传播研究院主持完成的《北京奥运国际传播效果比较研究》正式出版

时间:2011-04-09浏览:97

我校传播研究院主持,联合美、德、意、西、瑞、法、英、日、印十三个国家团队完成的《编码奥运:北京奥运国际传播效果比较研究》(Encoding Olympics: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and the Communication Impact Worldwide)于2010年8月由国际著名出版社罗德里奇出版社(Routledge)正式出版(全英文)。国际奥委会信息管理部、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和IJHS创刊主编、学术主编分别为本书出版作序。日前,国际奥委会信息管理部主任及罗德里奇出版社的IJHS《国际体育史》创刊主编和学术主编给我校校长及传媒高等教育联盟CUC-IJHS国际学术年会发来贺信,高度评价这一跨国联合研究的学术意义和所产生的广泛国际学术影响力。

 



国际奥委会信息管理部贺信


我校的国际传播效果研究团队由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于2007年12月通过全球遴选正式授权。由我校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组织,丁俊杰教授、刘利群教授、陈卫星教授担任学术指导,罗青副教授担任项目执行负责人和国际协调人,从2007年亚洲传媒论坛起,启动与来自四大洲13个国家,15所大学超过50名优秀的国际传播研究学者的合作,历时20个月,通过对十三个国家,上百份国际媒体的视觉内容分析、国际受众态度问卷调查等,开展 “北京奥运的中国国际传播效果比较研究”,研究报告于2009年3月成功完成在国际奥委会的答辩,正式入选奥林匹克博物馆书目,并由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推荐到IJHS《国际体育史》专刊,历经多次严格国际审校,图片版权授权核定等国际合作程序,最终由享有国际盛誉的罗德里奇出版集团于2010年8月正式全英文出版。


《国际体育史》杂志


《国际体育史》首次以英、德、法、中四种文字同时撰写序言,创刊主编James Mangan教授评价该书为“IJHS三十年创刊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出版,它的创新意义在于用同一种研究方法面向十三个国家,用母语展开媒介内容分析和受众研究,其研究时间跨度、方法难度和语言复杂度可行而知”;国际奥委会信息管理部主任Philippe Blanchard在出版序言中说:“在全球36名项目竞争者中,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罗青博士所带领的团队不仅以总分第一赢得由全球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青睐入选,更令我们骄傲的是:我们评审团的投票在一年以后被回报以丰硕的研究成果。”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Maria Bogner,在项目评估报告和序言中评价:“此研究为奥林匹克传播研究史上首次完成的时间跨度最长(跨火炬传递、开闭幕式、奥运竞赛期及传播效果调研)、和媒介形态选择最全面(十三个国家的电视、报纸及网络的视觉传播效果分析)的分析报告,我们相信:只有专业、坚持的组织团队才能够胜任如此艰巨而富有挑战的跨国合作。”

在国际奥林匹克及国际传播研究领域赢得了高度评价的同时,这一国际研究团队还陆续承担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电信、中国网络电视台等单位的委托合作项目。基于此研究成果,传播研究院将继续推动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与传媒、体育与传播”的学术合作平台,同时依托传媒高等教育联盟开辟与十五所高校的国际传播研究团队的深入合作和国际高水平研究基金项目的联合申请和国际联合传媒工作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