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30日,第19届中国传播论坛暨首届红色文化与中国话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圆满举办。此次学术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30日上午,主会场于江西师范大学白鹿会馆进行,前后分为开幕式致辞和主旨演讲两个部分。
参会人员合影
开幕式由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张和昆主持,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项国雄、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先后致辞。李舒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希望与会人士拿出当年黄洋界保卫战“早已壁垒森严,更加众志成城”的姿态,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红色文化,为探索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体系贡献智慧。
李舒院长致辞
开幕式现场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的国际留学生专门设立了跨文化传播和区域文化传播分论坛,11月30日下午在江西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小会议室里进行,五位发言人分别来自坦桑尼亚、尼泊尔、哈萨克斯坦、卢旺达、肯尼亚等国。会议上半场由外籍嘉宾就跨文化主题阐发各自观点,并且对于媒体话语中的国家形象呈现、一带一路传播、中国对外传播在各自国家的实践等话题展开讨论。
跨文化传播和区域文化传播分论坛现场
外籍嘉宾就跨文化主题阐发各自观点
本场会议的主持人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一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的Jesse Owen Hearns-Branaman老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的黄典林副教授担任评议工作。
黄典林副教授
Jesse Owen Hearns-Branaman老师
来自坦桑尼亚的国际留学生Rashid Maalim Khamis在其题目为《Xenophobia and the Media: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Western and African Media Coverage of 2019 Violence in South Africa Against Foreigners::A Case of BBC and SABC 》 的论文中,就西方和非洲媒体有关2019年南非反外籍人士暴力问题的报道作出比较分析。
坦桑尼亚国际留学生Rashid Maalim Khamis
来自尼泊尔的Kriti Bhuju同学宣读了她以《Framing Diplomatic Relations:Analysis of Chinese and Nepali Newspaper Coverage of President Xi’s Visit to Nepal》(构筑外交关系:中国人与尼泊尔人的分析习主席访问尼泊尔的报纸报道)为题的论文。
尼泊尔国际留学生Kriti Bhuju
哈萨克斯坦的Ainur Slamgazhy同学宣读题目为《Impact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n Kazakhstan:A Media Perspective》的文章,她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了“一带一路”为哈萨克斯坦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中间为哈萨克斯坦国际留学生Ainur Slamgazhy
卢旺达的Donatien Niyonzima同学宣读了文章《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y Chinese Media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China’s Global Communication Agenda 》,他对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媒体中的应用及其对中国国际传播格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中间为卢旺达国际留学生Donatien Niyonzima
肯尼亚的Ndanu Sylvia Mutua同学宣讲了她以《CGTN African in Africa:Its Role and Position in the Dynamic Africa News Media Scape 》为题的论文。
肯尼亚国际留学生Ndanu Sylvia Mutua
一方面,该专场议题紧贴当下中国国际传播现实,大多数发言者的主题充分关注到了中国话语在世界传播舞台上的影响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本次会议完全由外国留学生组成,形成了本次研讨会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为本次研讨会提供了多重视角和国际视野,也为中国未来的国际传播实践和方向提供借鉴。
分论坛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我院留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是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系列活动之一。近一年来学院积极组织留学生参观我国各大主流媒体、参与学术论坛及社会实践、走访全国多个省市,为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前沿发展提供广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