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教授应邀来到传播研究院博士生“信息传播研究专题”课堂,做了题为“ChatGPT和大模型:开启人类的通用人工智能之旅”的讲座。讲座由龚伟亮副教授主持,2022级信息传播学专业博士生参与。
讲座现场
孙茂松教授讲座内容分为“ChatGPT和大模型基本机理及目前态势”“ChatGPT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可能影响”三部分。
孙教授首先指出,体现人类智能的核心内容就是感知与认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历史也正是围绕这两个词展开的。从2010年的“语音识别”、2012年的“图像识别”到2015年“机器翻译”,直到2016年的“AlphaGo”横空出世,“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实现突破,终于举世皆惊。当前以ChatGPT为标志的的人工智能大潮,是这数十年风云际会的结果,数据规模、计算能力、算法智慧三者缺一不可。
ChatGPT是语言生成模型,它以自监督学习的方式,通过对下一个字词的预测来生成文本,是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如今,自监督学习“炼”就的大模型已成为信息基础“软”设施或曰基础模型,而随着大模型各类应用的不断拓展,ChatGPT也带来了各行业的重新洗牌。它使得人类文化形态发生根本层面的变化,也引发了一系列科技伦理和治理伦理问题。
在讲座的最后,孙教授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性别歧视问题,孙教授认为,技术领域的歧视来自现实生活,因此技术发展更需要倡导正确价值观;关于ChatGPT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孙教授认为内容产业首当其冲,蓝领工作目前受影响不大。
关于OpenAI是否开源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造成的影响,孙教授指出,我国近年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受益于国外技术开源,技术壁垒的存在,反映出中外在技术研究中的方法论的差距。相对于国内技术研究孤立看待问题的“就事论事”思路,ChatGPT的研发忽略了语言之间的差异,用英文对语义世界进行探索,在用英文打通语义空间后,中文训练的提升也变得水到渠成。这种方法论体现了中国“大道无形”的哲学智慧,是OpenAI高明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孙茂松教授是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会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计算机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大规模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把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请进“信息传播学”的课堂,是课程在前沿性和交叉性探索上的有益尝试,孙茂松教授也是继陈巍教授之后,第二位走进传播研究院博士生课堂的清华理工科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不同的学科观念和知识系统的碰撞,对于博士生同学扩展学术视野和提升前沿把握能力带来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