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巍应邀来到传播研究院博士生“信息传播研究专题”课堂,做了题为“浅谈互联网、新能源与人工智能——一种信息论的视角”的讲座。讲座由龚伟亮副教授主持,2022级信息传播学专业博士生参加。
讲座现场
陈巍教授从“信息与数据”“信息与能量”“信息与智能”三个方面,对授课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富有趣味和人文性的阐述。
陈巍教授指出,数据是人类对各类物理量的测量和记录,它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信息理论的形成源对数据的需求,进而催生了从通信链路、以太网到因特网的数字化革命。以信息论的核心概念“熵”来考察,这是一个熵从简单系统走向复杂系统的过程。
信息的传输和擦除均需要消耗能量,但新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缺点明显,用熵的观点来表示就是,能源混乱度高、在时空维度不易控制,具有较高的熵。因此为了实现能量熵减,就需要建设与新能源节点同步扩张的通信网络。计算需要数据和能量二者在时间、空间维度相会,由此诞生了“东数西算”工程。
从信息论观点看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发现,生命通过传递“规则”来对抗环境熵增,这就是生命体的“智”,用极其有限的信息做出尽量正确的决策。机器的决策与生命体不同,它本质上是一种映射、是数学上的最优化问题。因此,陈巍教授认为ChatGPT不会产生自我意识,但我们同样需要警惕,AI无意识的危害人类的行为,以及AI进化到人类无法理解的程度。
讲座最后是师生交流环节。在问及新技术发展带来的能源成本降低,对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应用的影响时,陈巍教授认为,在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能源成本会极大降低,计算和通信耗能也会不断提升,但并无法说随着技术发展,能源成本下降,就会满足AI耗能的需求,因为未来AI发展和人类的应用是不可预测的,相应AI耗电量也是不可预测的。其次,AI赋能让更多普通人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才华。
陈巍教授现场回答同学提问
如何看待AI“消灭你,与你无关”这类说法?陈巍教授认为,虽然现在很多人出于安全问题呼吁停止AI研发,但这是不可能的,真正需要做的是让AI的研发更安全更可控。AI无法完全替代人类,但可能使社会“精英化”加剧,人机协同会成为未来社会的生产模式。
陈巍教授是全国青联常委、教育界别秘书长,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与“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曾主持国家973青年科学专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智能和控制的信息传输、表示理论。
把电子工程、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请进“信息传播学”的课堂,是课程在前沿性和交叉性探索上的有益尝试,不同的学科观念和知识系统的碰撞,对于博士生同学扩展学术视野和提升前沿把握能力具有启发价值,未来传播研究院仍将在这一方向上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