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0日,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小学的40名六年级学生,在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持续一天别开生面的学习——《京东方工业劳动之旅》。不同于以往的课程,学生们使用了电子设备小课屏并借助其中的智慧型电子教材《劳动课程》APP统领了整天的学习。
通过实际检验,大家发现《劳动课程》APP解决了以往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交流不充分、不及时的痛点,不仅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更有依托,同时也让教师能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进程进行更智能高效的管理。
而此次另师生印象深刻的智慧型电子教材,正是我院2023级智能传播方向研究生张悦,在京东方集团的实习过程中参与设计、开发的。
张家湾小学试课
缘起:与京东方相遇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京东方集团”)是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龙头企业。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京东方艺云”)是京东方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自2019年以来着力探索将先进的显示技术和智能系统应用于教育领域。
京东方工厂鸟瞰图(图源网络)
张悦在跟随其导师张洁老师参与“共享赋能 通州特色——小学劳动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的过程中,有机会结识了京东方集团并以京东方艺云实习生的身份,参与了智慧型电子教材——《劳动课程》APP的开发。
背景:《劳动课程》APP的由来
“共享赋能 通州特色——小学劳动课程体系建设项目”是由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小教科委托嗨皮未来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简称“嗨皮未来”)完成的。项目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计划开发55课时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其中,生产劳动中,又包括农业劳动、传统手工艺劳动和工业劳动。
为了完成工业劳动项目式课程的开发任务,嗨皮未来联手京东方艺云,共同设计了《京东方工业劳动探秘之旅》项目。该项目为期1天进行,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之外,学生还会以小组为单位,参观京东方展厅,合作完成动手实践活动。在项目式课程教学中包括很多项目材料,如《项目指南》(项目式课程的纲领性材料)、任务单、支撑材料等。但绝大多数的项目式课程材料,多以纸质的方式存在,师生间的交互性不强。
项目指南
在开发《京东方工业劳动探秘之旅》项目材料时,张悦及导师发现纸质的项目材料对教学过程有很多制约,如:第一,师生间的交互少,学生遇到问题难以求助教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也无法实时了解学生的进度和情况,减弱教师对学生的管控能力;第二,纸质材料只能以线性的方式编排,学生在面对非常多的纸质材料时,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从何开始阅读;第三,纸质材料信息有限,无法提供丰富、多样、适切的学习内容,学生难以自主开展学习。而智慧型的电子教材可以有效解决纸质项目材料的诸多问题,是很好的材料组织、呈现方式。为此,张悦及导师建议嗨皮未来、京东方在纸质版《京东方工业劳动探秘之旅》项目材料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劳动课程》APP,以期对智慧型电子教材进行初探。张悦作为《劳动课程》APP产品经理实习生,参与了整个APP的开发、测试过程。
初探:《劳动课程》APP的架构
小课屏上的APP
《劳动课程》APP主要包含两个用户界面:学生端和教师端。它们之间实现了数据的无缝交互。
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端在总体上被划分为四个子模块,包括“京东方大讲堂”“玩转屏幕显示”“设计美好‘屏’生活”和“项目总结与反思”。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这些模块的引导完成全天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学生端页面
其中,“京东方大讲堂”是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京东方、了解我国的工业发展史及简单的工业生产流程。因此,在APP中,这一模块主要设置了几道问答题。学生听完“京东方大讲堂”的内容,将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问题的答案将用弹幕的方式呈现,以便教师和其他小组的成员均能看到。
“玩转屏幕显示”模块需要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将通过用显微镜观察屏幕,亲身体验简单的流水线作业生产小灯和制作LED组牌三个任务,理解屏幕显示的原理。为此,在APP的设计上,开发人员强调项目的流程性:即通过按钮交互,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三个任务。除此之外,该模块还强调信息的收集。学生在学生端提交完成了的任务单后,教师端即可展现。教师即可以以此来了解学生的进度,又可以通过任务单的结果判断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设计美好‘屏’生活”模块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参观展厅、完成挑战任务。为此,在APP的设计上,第一,开发人员强调了问题的趣味性与挑战性,旨在引导学生更好的、更积极的参观展厅;第二,开发人员强调了信息的交互性。教师通过数据,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进度和学生所在展厅中的位置。
在结束了全天的课程后,“项目总结与反思”模块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整天的学习与收获。
教师端页面
“实时交互”是智慧型电子教材在教学中区别于纸质教材的重要优势。在交互功能方面,APP的学生端提供了提交作业、查看课程要求及课程材料的功能。同时,学生的任务完成进度不再完全由教师所掌控,而是能够通过APP引导其自主进行。这种设计一方面能够提升在项目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能够解决教学中不同学生进度不一的困境。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端则能够实时接收学生的作业和反馈,了解学生的任务进展,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连接。此外,为了增强该课程的实时互动性,APP还设计了弹幕等新型交互功能,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过程中的即时反馈和参与度。
结语:智能对社会的重构
6月20日,张家湾小学的项目式课程验证了智能在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上的有效性,也初步展示了智能对教育行业的影响。
除了张悦在《劳动课程》APP设计、研发、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自己所学的方向智能传播的内涵及前景。李立、肖亚轩等同学也参与了劳动课程其他项目内容的开发,郝婧怡、郭芳等同学也在积极参与其他项目实践。
智能传播(图源网络)
自2020年9月以来,传播研究院开始培养智能传播方向的研究生,体现了学术界对于智能传播重要性的认识及对未来传播趋势的预判。
技术发展使“智能”无处不在,并寻找到了更多领域应用“智能”的可能性。智能传播方向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传播学知识,也要求具备跨学科目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学习将其应用于传统的传播学中,并用智能传播的视角看待在智能时代所发生革命性巨变的各行各业。
期待打破常规的实习经历,能够帮助更多同学跳脱出传统传播学研究的框架,用“智能”的目光看待“传统”的学习、工作方式,让智能传播研究不断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