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生在2024年度出版学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中喜获佳绩

时间:2024-11-18浏览:10

近日,由全国出版学科共建工作联络处主办的2024年度出版学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总决赛在北京大学圆满落幕。我院学生在本次大赛中喜获佳绩,展现出我院在出版人才培养与实践创新方面的特色与成果。

在本届比赛中,我院赵丹宁团队的《种子夜话:给孩子的睡前科普读物》荣获一等奖,为全国两个一等奖作品之一。另有刘宇鹏、曹月、胡佳瑶、胡丹妮、张梦琳等五支团队获评优秀作品。


一、获奖团队名单



二、获奖团队风采展示


领队:

赵丹宁

队员(排名不分先后):

郭芳、蒋晓宇、高圣雅、张宁

指导老师:

赵丽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

李志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主任)


队员合影

团队答辩现场


作品介绍:

“种子夜话:给孩子的睡前科普读物”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课本和生物学课程为基础,选取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交流事件,以种子为主要角色,讲述它们的故事。书中自然科普知识与人文历史知识通过“小种子有话说”和“小种子忆中国”板块交替呈现,使孩子们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认识到种子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展现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弘扬中国精神,树立文化自信。

全书采用种子的第一人称视角,结合拟人化手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插图讲述种子的历史与冒险。此外,书中设有互动环节,如立体翻拉页、H5答题小课堂、音频伴读等,附带全彩导读手册、书签及明信片等附加内容,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实现多媒介融合的阅读体验。


书籍展示

手工设计图纸展示

附加内容展示


三、获奖团队经验分享


赵丹宁 2023级出版专硕

一个多月的备赛时光,我们忙碌且充实。从精选选题到撰写内容、运用AI生成书籍插图和人物,再到最终的实物呈现,历经多次推翻与重建,我们在未知中探索前行,面对频繁的DDL,步履不停。感谢团队的合作与付出,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与支持!也感谢一直坚持的自己:“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郭芳 2023级出版专硕

从创意萌芽到样书成型,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我们团队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此次比赛的收获主要有三点:一是小组合作要 “有话说” “回头看”“合理分工”;二是从多个想法到一个选题,再到形成作品,此过程中需不断验证可行性和科学性;三是从创作到编辑的全过程离不开读者定位,需要灵活切换工作视角。

蒋晓宇 2023级出版专硕

本次参赛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优秀的策划需要大胆创新,不随波逐流,拒绝简单的模仿,要求策划者在主题的选择、目录的设计以及内容的编排上,具备独到的见解与创造性的思维。完善则是追求完美的过程,是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的态度。最后,诚挚感谢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

高圣雅 2023级出版专硕

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从刚开始时的天马行空,立体装置、AI生图、音频伴读……各种创意层出不穷;到落地时的精益求精,无数次的校对、看各种文献资料。过程中碰撞在所难免,有些想法在现实中碰壁,有些内容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幸团队力量大,每个人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大家的目标始终是如一,就是能呈现最好的作品。最后很感谢能够成为团队一员,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在实践中收获了经验、友谊和成长!

张宁 2023级出版专硕

本次参赛设计不仅是对团队协作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过去一年专业学习成果的全面检验。回顾几个月来的准备,尽管白天上课、实习繁忙,但我们每晚仍聚在一起讨论、修改直至深夜,每个人都精益求精,乐在其中。即使最终作品略显稚嫩,但对我们而言,这是快乐与成长的“礼物”。获奖更是锦上添花。临近毕业,愿团队成员如“种子”般,在各自热爱的领域生根发芽,继续发光发热。


四、指导老师点评

赵丽华 传播研究院副教授

《种子夜话》团队的获奖是在意料之中的。她们对自己的项目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的乐趣,这是最关键的。我们拉了项目组,一个个创意论证、落实,一段段字句推敲、提升,大家乐此不疲。看似普通的童书,以“种子”为切入点,融入了青少年应该具备的跨学科素养,同时融入了家国情怀和文化寻根,展现出未来的出版人对出版强国的理解。

其他几个获奖项目也都可圈可点。有的项目在与年轻受众同频共振上着力,有的项目关注当下的热点话题,有的项目呈现出重述经典、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上着力,值得继续深入和拓展。感谢北京大学提供的创意展示平台,也希望更多的同学在出版流程课、《编舟》杂志、大地传媒坊等学院平台上孵化作品,一步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