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研究院新闻

“好好做个读书人”之学习篇 ——“传播快乐”读书会

来源:传播研究院;时间:2020-11-12

为积极响应廖祥忠书记“好好做个读书人”的号召,促进2020级新生的学术交流与思想撞,11月5日,由传播研究院分团委与2020级传播学博士班共同发起的学术提升计划——“传播快乐”读书会在42号楼一层120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读书会活动特别邀请了院党委书记付长海和院教职工支部书记李智教授参加。活动由2020级博士研究生贾文斌同学主持。



活动开始,贾文斌同学介绍了参加本次读书会的老师和分享心得的五位学生。李智教授帮助同学们辨明了书中的部分概念并深入解读了《乡土中国》。



随后,付长海书记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就“为什么读”与“读什么书”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希望大家读好经典、理论、专业之书,同时要读“无字之书”,关心国家社会,加强实践锻炼,培养实干精神



第一位分享者是2020级博士研究生张文慧。张文慧介绍了作者费孝通先生的生平,并仔细讲解了《乡土中国》每章的内容。张文慧的讲述条理清晰,带领同学们快速回顾了整本书的脉络。



第二位分享的是2020级博士研究生高冉。高冉从自身经历出发,解释了“河南文化”在“乡土文化”中的重要性,并借此解读了学术上出现“附近的消失”现象的原因。接着,高冉对“乡绅”的身份进行了深入挖掘,并以“乡绅”作为小世界和大体质的连接点,介绍了“何为乡绅”、“乡绅”与“调查员”的区别以及“乡绅”与“知识分子”的区别。随后,高冉分析了乡绅气质的研究,指出了其思想资源、研究风格和知识生产的理念。最后,高冉从《乡土中国》出发,提出了两条研究方法上的建议。



第三位分享者是2020级博士研究生赵振宇。赵振宇的论述主要围绕“差序格局”展开,并联系到了西方学者提出的“网络个人主义”概念。赵振宇以更现代的目光分析了《乡土中国》,阐释了传统邻里社会向新型社会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第四位同学是2020级博士研究生陈远。陈远从自己在非洲大陆的经历视角切入,谈了对本书以及非洲的理解。陈远介绍了中非两国的四个共同点,再深入分析了中非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认为正是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工业化进程造成了中非两国大相径庭的现状。陈远的分享为大家理解《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和非洲大陆提供了新的角度。



最后一位分享的是2020级博士研究生陈强。陈强回顾了自己在云南大学的学习生涯,并以“魁星阁”这一地标和一些趣闻轶事勾联起了费孝通先生与云南大学的不解之缘。接着,陈强以自己与三台山德昂族和阿昌族的接触经历为例,解释了云南省在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最后,陈强将论述落脚在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优势和劣势上,并展望了新传学子未来的研究方向。陈强的讲解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展示了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新角度。



在五位同学都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后,李智教授进行了点评。他肯定了各位同学在本次活动中的优异表现,并指出了同学们分享中的不足。在深入解读《乡土中国》的基础上,他以自己丰厚的知识,对在场的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我们不要在一套话语体系里评判属于两个不同话语体系的事物;第二,我们做学问要“既有品,又有趣”,要将自己的经历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第三,我们要致力于学术话语权建构,在做研究特别是做社会研究时,不仅要由内而外,还要由外而内;不仅要由下而上,还要由上而下;不仅要近观,还要远观。他还指出,中国现在的传播学研究还是建立在西方的学术话语系统上的,因此我们之后的研究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地,吸收西方学术界的营养,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




最后,贾文斌同学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读书会活动中。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