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研究院新闻

学研活动 | 2023级编辑出版研究生参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来源:传播研究院;时间:2023-11-19



01

学研活动

编辑出版研究生参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2023年11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组织2023级编辑出版学和出版硕士研究生进行教学实践。在班主任杨石华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参观了“历史上的《新青年》”“陈独秀在北京”两个专题展。


图片


本次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课程实践教学和专题党史知识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让出版学子追寻先辈足迹、感悟真理力量。


出版学子认真学习了《新青年》编辑的具体流程和细节,尤其是陈独秀、李大钊编辑《新青年》时往来书信及编者作者之间的通信手札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老一辈编辑家、革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图片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出版在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中的作用,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知识接受和专业认同感。


同学们对出版这一职业的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出版家不仅是出版物的制作者,更是文化和思想的引导者;出版家的责任不仅是要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挑选和编辑,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阅读体验,更是要怀着一颗拳拳的爱国心,来推动先进文化传播,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这种职业认同,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使命感,有利于同学们怀着更高昂的精神投入到出版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之中。



02

学研回响


编辑出版研究生参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体会

2023年11月18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23级编辑出版学、出版硕士研究生前往参观了《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对出版的使命责任和专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鼓舞了他们的爱国精神。


同学感想:


《新青年》编辑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为民族觉醒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做出巨大贡献。通过参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浏览其中陈列的关于《新青年》杂志创办、编辑问题的信件,《新青年》杂志的部分内容以及五四时期进步报刊的发刊词等,我深切地感受到期刊杂志在思想传播、文化交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初心和使命。


——王佳彤(2023级编辑出版学硕士)


图片


1923年6月,《新青年季刊》首次发表了《国际歌》,一百年后我有幸在编辑部旧址听到这首歌。当歌谱在暖光灯下铺列,当乐曲从旧址的耳机中传出,我讶异于这小小庭院的伟大故事,惊叹着人类迄今最壮丽事业的求索开端。站在新路口、面对新变化,还有困难需克服,仍存牢笼待冲破。前路迢迢,理想的旗帜乘着新进的风不断挥摇。“满腔热血已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邸妍(2023级出版硕士)


图片


站在这个曾孕育文化思潮的地方,我深感荣幸。编辑部虽小,却承载着浓厚的革命与进取气息。墙上的老照片与手稿,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历曾经激荡的时代。新青年的编辑们不仅是文字工作者,更是思想的先驱,愿新一代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苏嘉睿(2023级出版硕士)


我对前辈编辑人在简陋环境下仍坚持做好高品质出版工作的顽强意志和崇高职业精神所震撼和折服,也为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之心所感动。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有责任有义务学好专业知识,练就过硬专业本领,努力为新时代新闻出版工作贡献微薄之力,为党的思想宣传文化事业奉献青春力量。

——檀思源(2023级出版硕士)


图片

檀思源(左);苏嘉睿(右)


亲身参观后才知道旧址的面积并没有想象中大,但其承载的先进思想却是厚重且庞大的。上午的《戴文葆书信集》座谈会过后,我格外留意到展馆的书信。通过这些书信,我们能了解到早期共产党员《新青年》组稿和发行杂志的过程,从而理解陈独秀的编辑思想和理念。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新青年》中的“女子专栏”,如恽代英的《结婚问题之研究》,还有汉俊翻译的《女子将来的地位》,对近代妇女解放的路径进行了探析,批判旧伦理、旧道德、旧文化,宣传阐发民主思想。这次参观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思想解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新青年》见证了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的历史过程,在党的宣传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郭芳(2023级出版硕士)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