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08
    大地传媒坊调研成果展示 | 文化粮仓+:农家书屋的多维功能
    团队成员:彭均宁、刘宇鹏、崔嘉豪、陈炳宏指导老师:王同媛今年是农家书屋工程实施的第十七年。作为名副其实的“文化粮仓”,农家书屋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发挥着教育、传承、娱乐等功能,肩负着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使命。农家如何发展书屋?农家书屋如何落地?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吗?带着这一系列问题,今年八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文化粮仓+:农家书屋基层治理的多维功能”暑期实践团队围绕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走入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采取访谈以及参与式观察等质性方法,对农家书屋的参与度以及接受度进行了解。建湖县阅读空间分布图根据现有的数据,农家书屋政策实行已久,农家书屋已遍布各地,切实为群众提供着文化补给。在调研项目启动之初,我们团队成员对农家书屋的认知主要停留在其作为文化惠民工程的基本功能上。我们普遍认为,农家书屋是国家为了提升农村地区文化素养、推广阅读而设立的重要设施,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但前瞻性的政策在遇到具体而实际的现实情况时,可能产生不同的落地效果。既可能因地制宜,旧藤长出新芽,生发出意想不到的政策活力;也容易出现打折扣、花架子的情况,造成政策落地“失焦”,失去其原有的意
  • 2025-01-08
    大地传媒坊调研成果展示 | AI时代农村地区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研究
    团队成员:石昕然 樊昊祺 姜青宏 姜依锐 郑光洪指导老师:张开本次调研,源于对技术乐观主义的叩问。在经济发展欠佳、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技术革新的“春风”尚未吹起波澜,教育的差距在技术的演化下可能会进一步拉大。2022年夏季,我们团队成员在云南省保山市辛街乡实验中学支教一年。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当地教育实际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保山市实验中学对于孩子们而言,“衣食住行”已不再是他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取而代之的是信息素养的缺失以及对知识学习的淡漠态度。当前,激发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变得尤为关键。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群体,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信息素养方面的现实差距。他们由于缺乏家庭支持、经济条件有限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往往处于教育的边缘位置。因此,我们致力于通过普及AI时代的信息素养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帮助留守儿童深刻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认识到AI技术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社会中的巨大潜力,以及可能面临的伦理挑战。我们的目标是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首先,量表的设计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由于我们要做的是信息素养的测评,因此必须有一
  • 2025-01-08
    大地传媒坊调研成果展示 | AIGC在出版中的应用——以中信出版社“‘血与锈’经典科幻系列”为例
    团队成员:曹月、王中彦、王俊毅指导老师:刘大年在数字化的浪潮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以其创新潜力,逐渐在各行各业得到应用,出版行业亦不例外。调研团队聚焦于AIGC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实际应用,以中信出版社“‘血与锈’经典科幻系列”出版物为主要调研对象,探索AIGC技术如何为出版行业带来新的活力。“血与锈”经典科幻系列封面图技术是出版的底层逻辑,有什么样的技术,就有什么样的出版。回溯历史,从手工抄写到小作坊式的活字印刷,到工业机器印刷,再到数字互联网内容分发,技术的进步直接带来出版的变迁。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出版?这是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希望回答的问题。在深入调研之前,我们对人工智能的了解还停留在理论层面,这些了解与思考还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支撑。“血与锈”经典科幻系列三部曲是美国科幻文学作家保罗·巴奇加卢比出版的系列科幻作品。在故事中,作者遥望2040年的图景,将一个环境崩溃、社会动荡与精神破碎的未来世界呈现在读者眼前。版权引进后,中信出版社平行出版实验室尝试将人工智能融入三部曲的出版流程中,包括封面、插图、文创产品所需的图片生成,文本翻译,营销素材生成等。
  • 2024-12-22
    大地传媒坊调研成果展示 | 来华留学生利用社交媒体对外传播中国故事的意愿和行为研究
    团队成员:王越龙、胡警丹、陈昕瑶、张驰指导老师:康秋洁2021年5月31日,习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如何更好地吸纳不同群体进行中国故事的讲述与传播,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一环。早在2023年9月份,调研小组成员们就已经开启了本项研究的田野记录。在经过近一年的积累后,调研小组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通过调研北京市来华留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探究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中国故事内容的特征及趋势,进一步分析何种因素影响分享中国故事的意愿和行为,从鲜活的实践案例中总结未来以留学生群体视角传播中国故事的启示。围绕着上述主题,调研小组于2024年6月至8月,在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调研留影北京语言大学调研留影调研的过程同时也是身体力行进行二次甚至多次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事实上,经过一年多的调研,我们与广大留学生的关系,已超越了“主客二分”的研究关系,成为了能坐在一块谈天说地的好朋友,彼此之间建立了十分真挚的友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常常有留学生朋友握着我们的手,饱含深情地坦
  • 2023-11-28
    “大地传媒坊”调研成果展示|“世界义乌”:一带一路背景下小商品企业跨境贸易传播模式与服务商策略
    团队成员:陈笑云、肖媛媛、吴雨婷指导老师:姬德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中国跨境贸易和对外交流正迈向新的发展。浙江义乌是中国跨境贸易和“全球集市”发展具有历史性、独特性、开拓性的主要根据地,其所拥有的中国国际义乌商贸城链接义乌与世界的商贸交流和传播往来。本次调研立足于浙江义乌的小商品跨境贸易,通过实地调研和面向商贸城商家、各类服务商、海外采购商、官方机构等多主体的深度访谈,探究在新时期以义乌为代表的中国小商品跨境贸易传播模式的现状及发展,并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该传播生态中的主体网络,着重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的媒介跨境贸易的服务商体系,并思考探讨当前义乌跨境贸易传播过程中的现象与问题。我们在8月1日至7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首先我们在商贸城进行了实地调研,商贸城就是义乌的名片,外贸公司、外国采购商可以直接到线下挑选商品。在传统的“厂一代”眼中,不需要互联网平台等渠道,商贸城就是他们的最佳平台,提供货源、物流、翻译等全链条式一站式服务。在与商贸城商家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字化并非义乌最经典的模式,实现了视野的补充。但是在一些商贸城外的产业园区,电子商务也正在义乌的土地上悄悄崛起
  • 2023-11-14
    大地传媒坊调研成果展示|乡村留守儿童与媒介素养
    2007年一部取材于真人真事,讲述宜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上映,呼唤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给予更多的关注。“南方”是电影中父母们背井离乡谋生的城市,也是被留在农村的孩子们不断“遥望”的远方。教育是山与山之间的桥梁,也是两代人的寄托与希望。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8月3日至8月16日,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再望南方的童年:乡村留守儿童与信息素养”暑期实践团队围绕调研宜春乡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拍摄记录乡村教育发展等内容在温汤、社埠展开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感受乡村发展,再望南方童年“我想要尽可能地还原当年农村真实的面貌,它不是丑化的或者是美化,而是把农村的现实展现给观众。”《遥望南方的童年》的导演易寒在接受实践团队线上采访中表示。电影展现了十六年前的宜春农村风貌,更确切地说是展现了当年乡村教育的困境与留守儿童的无奈。电影把镜头对准了坨坨、秀秀这样的留守儿童,也在余光中让观众看到了其他的人——背井离乡的父母、留守农村的老人、坚守在贫瘠乡村的教师....十六年之后这里的乡村有何发展?乡村教育有着怎样的进步?这是每一个调研团成员内心的疑惑。电影中学生每天上学经过的桥今昔对比实
  • 2023-11-14
    大地传媒坊调研成果展示丨传播研究院调研组走近“数智杭州”
    团队成员:佘浩东 邹宇指导老师:赵如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位列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进入新时代以来,杭州也锚定了全新的发展坐标,紧紧围绕“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发展导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数字赋能的智慧模式探索走出一条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成为了这座千年古城的新名片。2023年8月,传播研究院“大地传媒坊”调研项目组来到杭州,探访这座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智慧城市。8月15日上午,调研组来到杭州市市民中心开展调研。团队先参观了杭州市市民服务中心,采访了几位前来办理政务业务的市民,听取了他们对于数字政务的意见的看法。接着,团队来到杭州市数字资源管理局向相关工作人员深入了解数字政府的建设情况。首先,电子政务中心副主任厉聪颖向我们介绍了杭州市在电子政务和数字政府方面的建设历程。厉主任尤其强调了顶层设计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数字浙江”的伟大构想,到浙江省领衔全省打通数据壁垒、搭建“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顶层设计和领导支持一直是杭州数字化
  • 2023-11-14
    大地传媒坊调研成果展示 | 创意传播激发文旅融合潜力——安徽寿县楚文化博物馆发展策略研究
    小组成员:胡寻常 储照胤 张敏艺校外成员:黄铭姗 王业琦指导老师:龙小农01背景介绍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与国家“文化强国”的建设息息相关。地方性博物馆是见证一个地区文化特色和历史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在唤起人民乡土情怀和文化记忆、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安徽寿县历史悠久,古称寿春,是战国时期楚国最后19年的都城,因此成为楚文化的积淀地,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2015年6月,寿县在安徽省政府的支持下筹建楚文化博物馆(2022年1月14日开馆),在继承原寿县博物馆传统基础上于新城区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内建设现代化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这是目前中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安徽省寿县楚文化博物馆02调研过程2023年7月26日至8月18日,调研小组成员分批次前往安徽寿县进行实地调研,设计文旅策划方案,联系相关主体达成合作,整理基础调研资料,并完成相关视频拍摄和品牌营销策划。实地调研结束后,小组成员分析调研笔记和图像资料,推进文旅融合策划执行工作,制作宣推视频,并合作完成调研报告。小组成员深入实地调研03调研问题调研指出,寿县楚文化博物馆周边旅游资源较为发达,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比较
  • 2023-11-13
    “大地传媒坊”调研成果展示|乡村网红数字素养对乡村发展的内生性影响
    团队成员:高小岩、梁晨阳、宋雨倩、王一迪、张淳指导老师:耿益群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开展‘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推进数字文化资源进乡村。”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过:“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离不开一批来自农村、扎根农村,且掌握文化创作传播、数字技术运用、平台维护运营等多种技能的综合型文化人才。当下乡村网红也因此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队伍,也是最有可能直接调动最广大农民乃至社会全体公民积极性,投入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乡村网红在乡村产业与文化振兴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23年7月26日—8月2日,前往河南郏县茨芭镇的齐村、苏坟村以及构树张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期间作为志愿者协助开办守护苏东坡云村志文化沙龙活动。齐村地处河南平顶山市郏县,古有曲剧、钧台泥塑、藏兵洞等,成其为文化古村落,今有麦田乡音、胡甲刀等网红,且紧挨苏坟村,有着较好的文化底蕴与开发潜力。其中,麦田乡音是本地发展较好的网红,在抖音拥有百万级粉丝,因此成为调研的主要线索。麦田乡音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