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话题

传播研究院成功举办 “智能·传播·社会:跨学科融合与挑战”首届智能传播论坛

来源:传播研究院;时间:2020-10-30

2020年10月1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简称研究院)主办的“智能·传播·社会:跨学科融合与挑战”首届智能传播论坛成功举行。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二十余所海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的学者以及央视市场研究、广视索福瑞、明略科技、快手研究院、欢网科技和勾正数据数家业界领军企业的代表参会并进行会议发言。


首先由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教授致开幕辞。李院长先对前来参会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然后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研究院学科与专业的建设情况,并表示研究院作为学校 “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举办“首届智能传播论坛”是建设一流学科、培育新兴专业的重要举措。

图一 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教授致开幕词与会议嘉宾主旨发言


开幕式由研究院智能传播方向负责人刘燕南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教授作了题为《媒介化:未来媒介发展的全新角色》的主旨演讲,他指出要从“媒介化”的角度探讨未来学科发展的新变化,并认为聚焦传播模式变革引起的社会与行业的发展是未来传播学学科构建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传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幼琍教授则重点介绍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新闻传播学科教育的影响,指出本学科未来可探索的交叉研究方向。



图二 参会嘉宾云端发言


首届智能传播论坛共有5个分会场,包含学者场、企业场以及研究生场,主题分别为:智能时代的传播与社会、智能时代的媒介与算法、智能时代的用户与数据、智能时代的内容与受众以及智能时代的传播伦理与生态。复旦大学周葆华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沈浩教授、刘燕南教授、张洁副教授、甘露副教授、龚伟亮副研究员、薛宝琴副研究员受邀担任分会场的点评嘉宾。


本次论坛的嘉宾发言全面涵盖了智能传播领域的学界前沿议题以及业界实践体系,主题既包括量子概率、政治传播、CTM主题模型、情感分析、新社会能见度等新兴方向,也包括了媒体生态及融合传播效果、5G环境下电视大屏收视行为、人工智能开启视频时代等业界方案,充分展示了该领域研究与实践的融合与繁荣。


图三 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李继东教授致闭幕辞



在闭幕式环节,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继东教授用“多元”“交融”“前沿”三个词总结了本次智能传播论坛的特点,表示期待学者与业界对我院相关学科建设、研究、人才培养给予支持,希望能共同学习、研究和成长,形成线上线下、虚拟与现实同频共振的广域学术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