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话题

第十届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传播研究院;时间:2021-09-22

(通讯员 林雅璇 摄影 刘嫒蓉 戴菡


2021918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联合苏州大学传媒学院举办的第十届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来自30余所高校的百余名博士生参会,近百名青年学子作会议专场发言。


段鹏副校长致开幕辞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段鹏教授出席并代表主办方致辞。段鹏教授对前来参会的国内外各位博士生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为一个学术品牌已在学界和高校中形成较强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研讨会始终注重提升博士生和博士后青年学术群体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开阔学术与实践视野并助力青年学子发展。他特别提到,2021年既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号召青年学子在追求学术的道路上兼有中国立场和世界情怀,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的勉励落到实处,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做出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李舒院长主持开幕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沙垚副研究员作为往届参会代表线上发言,他回溯自己的学术成长史,勉励青年学者从实践中提炼理论,扎扎实实做研究。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曹然博士代表本届参会博士生发言,他指出,参加本届学术研讨会是一次实现专业对话、开阔专业视野的宝贵机会并对研讨会主办方表示由衷的感谢。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舒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往届参会代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沙垚副研究员发言


本届参会代表 苏州大学曹然博士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开教授作了题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传播的破局与立局》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她围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展开知识体系,将百年大党和百年变局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传播学子需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深入讲好中国故事,反映真实的中国。面对世界形势的复杂性,在国际传播和对外传播中尝试突破困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传媒大学张开教授做主题演讲


本届研讨会在北京和苏州2个分会场同时举行,共设7个分论坛(含1个英文专场),主题分别为: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传播理论与多元应用、国际传播与文化强国、数字传播与智能社会、危机传播与社会治理、信息传播理论与实践和Social Media Practice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等。中国传媒大学李智教授、姬德强教授、王锐副教授、黄典林副教授和龚伟亮副教授以及苏州大学杜志红教授和张健教授受邀担任分论坛的点评嘉宾。








分会坛掠影


本届研讨会评选出15篇优秀论文(包括2篇英文论文),这些获奖论文为我们描画了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之路,展现了青年学子深入思考专业理论、试图解决现实问题的博学笃思。本届研讨会点评嘉宾和主持人多为“80后”青年学者,各分论坛活跃着年轻的“90后”学子的身影。旁听者线上云集,反响热烈。

博士生线上发言


博士生结合PPT做陈述


闭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李继东副院长主持,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广电系主任杜志红教授宣布了获奖名单。清华大学博士生高泽晋作为获奖代表发言,她表示,今日很高兴能借助传播技术实现云上共聚,得以与诸多学子专家交流,回溯百年理论和实践,展望技术的未来。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留学生 Daniel Oloo表达了自己作为国际留学生希望与中国学生共同致力于传播学研究的期待。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陈龙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对研讨会中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展现出的的知识结构、研究方法、综合素养方面给予了肯定。他指出,新闻传播学博士国际学术研讨会已经成为学子的学术阵地、学术家园和学术共同体,期待有志青年能够积极拓宽学术视野,具备学术定力,未来产出更优秀的学术成果!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李继东副院长主持闭幕式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杜志红教授宣布获奖名单


获奖代表 清华大学博士生高泽晋发言


留学生代表 中国传媒大学Daniel Oloo(肯尼亚)发言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陈龙教授作总结发言


组委会收到来自包括苏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学、重庆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等20多所知名高校的百余篇高质量稿件。


中国传媒大学创办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已举办了九届,刚刚举办的第十届已从全国性升级为国际性的学术论坛,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努力为全球新闻传播学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第十届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国际学术研讨会获奖名单


黄馨茹 (中国传媒大学)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三个维度》

邹佳丽 (中国传媒大学) 

《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表征实践——基于中央级主流媒体微视频的符号建构分析》

曹瑞寒 (苏州大学)

 《从“游牧民”到“经济人”:扎根理论下职业粉丝的角色冲突及其调适机制研究》

李涵舒 (中国传媒大学)

 《“万物互联”视域下的图像传播范式研究》

张辰 (中国传媒大学)

 《主流媒体新型语态风格的传播效果研究——以人民日报微博为例》

卢芳珠 (中国人民大学)

 《重大疫情下社会支持对老年群体谣言传播的影响》

王玥琳、施国庆 (河海大学) 

《公共危机传播情境下群体社会心理形成机理与干预路径》

向青平 (中国传媒大学) 

《县域社会治理的国家逻辑:基于基层媒体制度史的研究》

陈全真 (南京大学) 

《从“时事新闻”到“单纯事实消息”:人工智能时代时事新闻版权制度的理论重构与司法表达》

高泽晋 (清华大学) 

《重识智能社会:三层架构、社会流变与智能奇点》

曹然 (苏州大学) 

《“适当公正性”原则在英国传媒监管中的适用逻辑及争议——以Ofcom针对CGTN相关节目的调查为例》

温志宏 (北京大学) 

《媒介变迁、互动叙事及新主体姿态:从多元传播语境看出版融合挑战》

齐一放 (山东大学) 

《从功能性到内容性:屏幕本质属性再认识》

[肯尼亚] Daniel Oloo  (中国传媒大学)

Unveiling the Face of CGTN on its Facebook: A New Chapter of China's Media in Africa

[尼泊尔] Krriti Bhuju (中国传媒大学)

Diffusion of Technology Fo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Nepal Wireless Networking Project




(编辑 林雅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