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学者风采

刘燕南

来源:传播研究院;时间:2024-07-01

  


刘燕南

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研究院受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智能传播、网络舆情。发表论文《从“受众”到“后受众”:媒介演进与受众变迁》《内容力、传播力、互动力——电视节目跨屏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创新研究》等百余篇。出版著作《电视收视率解析》《电视传播研究方法》等9部。主持或参与项目“中国华语电视在海外受众中的传播效果研究”“美国华裔新生代认同建构研究”等50余项。


一、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

中文:

1. 内容力、传播力、互动力——电视节目跨屏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创新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年第41期,15-21页。

2. “受众”到“后受众”:媒介演进与受众变迁。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35-11页。

3. 互联网原生广告中隐私悖论的嬗变与规制。当代传播,2019年第6期,84-87页。

4. 时而进势而新——中文国际频道改版及节目创新的观察与评析。电视研究,2019年第12期,16-19页。

5. 探寻海外华语观众的变化轨迹——基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2013—2017年海外观众调查的分析。中国电视,2018年第11期,62-68页。

6. 国际传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建构:框架、方法与问题。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年第40期,9-14页。

7. 媒介使用:跨屏、移动和参与——互联网受众行为扫描和特点简析。新闻与写作,2018年第7期,12-18页。

8. 融合视角下的出版概念辨析与展望。现代出版2017年第6期10-14页。

9. 数字时代的受众分析——《注意力市场》的解读与思考。国际新闻界,2017年第39期,167-176页。

10. 国外跨屏受众测量的发展特征与思考。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6期,98-105页。

11. 跨屏受众收视行为测量:现状、问题及探讨。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38期,1-7页。

12. 中美付费视频网站之比较:用户、内容与模式。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5期,128-136页。

13. 电视评估体系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来自电视台一线的报告及思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37期,1-6页。

14. 周边、台海、自身:海外华语观众关注“三个安全”——2013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海外观众调查概要。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37期,46-51页。

15. 《中国成语大会》模式创新与文化传扬——兼谈节目的不足与改进。电视研究2015年第1期,61-63页。

16. 我国收视收听率调研之比较历史、市场与受众。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第36期,1-5页。

17. 统一与融合:省级卫视综合评估体系探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第35期,1-5页。

18. 政治传播学视野下的政务微博传播模式探析——基于“两会”时期热点政务微博的实证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2年第0期,102-120页。

19. 关于电视评估中纳入新媒体指标的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年第5期,11-14页。

20. 麦奎尔学术背景探源:评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35期,143-151页。

21. 再谈收视率造假:缘起、技术与监管。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第34期,1-6页。

22. 我国国际传播受众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探讨。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第34期,24-28页。

23. 建立收视率调查监管机制缘由、准则与问题。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第1114-16页。

24. 西方国际传播受众研究的历史与特点探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1134-39页。

25. 电视评估:公共电视vs商业电视——英美及台湾的经验与思考。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175-80页。

26. 电视节目评估体系解析——模式、动向与思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145-49+54页。

27. 技术之变与规则之守——关于数字双向有线电视收视率测量的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第951-52页。

28. 北京电视台首届“网络互动春晚”浅析。当代电视,2010年第544-46页。

29. 收视率调研的中国景观:技术、市场与意识形态——对电视从业者四次调查结果的纵向梳理与思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391-96页。

30. 反馈的变奏:“数字受众”vs“意见受众”——中国电视台观众反馈现状调研报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第2101-104页。


二、专著:

1. 著《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1出版,2006年再版。

2. 专著《电视传播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3. 著《跨屏时代的受众测量与大数据应用》,中国传播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4. 著《国际传播受众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5. 专著《融媒评估与受众辨析》,人民日报出版社2020年出版。

6. 著《台湾报业争战纵横》,九州图书出版社1999年出版。

7. 著《受众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8. 著《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

9. 《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三、科研项目:

1中国华语电视在海外受众中的传播效果研究,负责人。2016-2019

2. 美国华裔生代认同建构研究,负责人。2020-2022

3. 听新媒体新业态展与管理研究,负责人。2017-2018

4. 网络出版管理、服务现状及政策建议研究,负责人。2016-2017

5. 国际传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负责人。2016-2017

6. 电视节目跨媒体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研究,负责人。2015-2016

7. 北京市融媒体发展战略研究,负责人。2015-2016


四、奖励荣誉:

1. 2014年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十佳百优”理论工作者

2. 2013年论文《关于电视评估中纳入新媒体指标的思考》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二等奖

3. 2011年“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

4. 2005年专著《电视传播研究方法》荣获北京市高校教材优秀奖

5. 2001年专著《电视收视率解析》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

6. 1999年第七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