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中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希望你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加速迭代和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给信息传播领域和传媒高等教育带来深刻影响。在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演进的进程中,如何培养与社会需求结构性匹配的专业人才,如何提升育人体系的创新能力使技术有效赋能教学科研工作,培养更多高素质信息传播人才,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这是传媒高等教育需要回应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为促进教师们掌握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了解业界前沿动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在成功举办六届新闻传播学、出版学师资班的基础上,将第七届师资班升级为全国高等院校信息传播师资班。拟于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联合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继续举办公益性质的“第七届全国高等院校信息传播师资班”,继续为新闻学、传播学、出版学、舆论学和国际传播等信息传播领域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做贡献。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是国家“一流学科”。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学院于2025年6月成立,前身是2010年4月成立的传播研究院。信息传播学院培养数智时代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掌握信息传播相关理论与多学科知识体系,具备解决信息传播领域实践和研究中战略性、前沿性、复杂性、交叉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是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基地、科研重镇和高端智库。学院现有博士专业5个(学术型博士:传播学、编辑出版学、信息传播学、新闻舆论学,专业型博士:出版)、硕士专业7个(学术型硕士:传播学、编辑出版学、信息传播学、区域国别学、新闻舆论学;专业型硕士:出版、新闻与传播)、本科专业1个(传播学:信息传播方向)。
中南民族大学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湖北省、武汉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示范高校”等称号。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是中南民族大学最早设立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学校1951年建校之初的“文化班”。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广告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告学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国际教育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欢迎全国相关院校老师、博士后和在读博士生报名参加。
(一)师资班安排
1. 时间:2025年10月24日—10月26日
2. 地点:武汉
3. 培训对象:新闻学、传播学、出版学、舆论学和国际传播等信息传播领域的教师、博士后、在读博士研究生。
(二)师资班课程方案
(三)报名与结业
1. 师资班学员在线提交报名申请,截止时间:2025年10月10日。
2. 2025年10月15日前反馈资格审核结果。通过申请的学员,无特殊情况不得缺课,或中断师资班学习。
3.学员完成师资班课程、讨论等环节,可获得本届师资班结业证书。
4.本师资班是公益性培训,不收取报名费用、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自理。
(四)报名链接与二维码
链接:https://www.wjx.top/vm/YDvqlAp.aspx
二维码:
(五)联系人方式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中国传媒大学 韩老师/崔助理: 010-65779355/19821822961
邮箱:cbyjyjxb@c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