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6-21
    我院留学生赴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及校史馆参观学习
    为加强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促进文明交流互鉴,6月6日下午,传播研究院组织国际留学生参观中国传媒大学校史馆和传媒博物馆,帮助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高等教育与传媒事业发展。留学生在传媒博物馆和校史馆合影留学生们首先参观了校史馆。讲解员带领大家回顾了中国传媒大学从1954年创办广播人员技术培训班起步,历经不同发展阶段,直至成为国家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重镇的历程。留学生们顺着时间轴参观,了解了学校的变革与复兴,回望了学校发展脉络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同频共振。参与馆内互动体验随后,大家步入传媒博物馆。该馆围绕广播、电视、电影三大主题,展现了传媒技术的演进与中国传媒事业的崛起。在广播馆,留学生们了解了世界广播史与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亲身接触了摩尔斯电码和无线电设备,还见到了许多珍贵展品。电视馆则展示了电视技术的飞跃和新中国电视人的探索足迹。在电影馆的历史长廊中,从默片到有声电影,从黑白到彩色,留学生们回顾了中外电影史的重要节点以及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历程。近距离观察电视塔模型一件件展品无声地讲述着传媒人的故事,记录着行业的变迁,展现了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给留学生们带来了深刻的启迪。留学生参观感悟01Amo
  • 2025-06-20
    2025年“愿你前程似锦”本科招生直播 | 信息传播学院来啦!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于2025年5月改制为信息传播学院,即将首次开设传播学(信息传播方向)本科专业。6月22日(周日)15:00,中国传媒大学2025年“愿你前程似锦”本科招生系列直播·新闻传播专场,信息传播学院等你来!
  • 2025-06-16
    传播研究院赴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调研
    2025年6月5日,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王京山教授、龚伟亮副教授和闫行健老师带领2024级博士生赴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调研参观,深入了解了国家版本馆的发展历程、版本馆藏及其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师生调研团合影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延、燕山脚下,以其宏伟的建筑群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新时代标志性文化传世工程,国家版本馆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和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担负着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的重要责任。其馆藏内容涵盖中国历史发展、中华文明演进的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明底蕴。师生们首先来到了文兴楼的“版本工艺展”。通过这一展览,大家了解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中国版本工艺的演变,以及中国邮票和历代货币的发展变迁。展览通过丰富的展品,展示了中华文明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常设展接着,师生们参观了文华堂的“国家书房”。国家书房内的穹顶取自宋代石刻天文图,璀璨如星空。书房内陈列着3万余册具有传世价值的经典著作,展示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书籍、音像制品等各类出版物的珍贵版本
  • 2025-06-13
    柴剑平副校长带队走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工作要求,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深化“四个一批”专业建设,6月6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柴剑平带领传播研究院师生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开展访企拓岗交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永强、副总经理王磊、人文分社总编辑瞿江虹、人力资源部主任张宗芳、办公室主任刘渝、市场部主任黄蓉,传播研究院党委书记付长海、党委副书记赵丹、王京山、赵丽华、王同媛、杨石华、李岸东、张潇月老师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交流。座谈会现场座谈会上,柴剑平副校长首先介绍了学校情况和本次访企拓岗的安排。他表示,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深化“四个一批”专业建设,我校着力推动出版学学科专业转型和人才培养体系升级。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希望以本次座谈会为契机,深化双方在实习就业、实践教学等领域的合作。柴剑平校长介绍学校情况和访企拓岗安排李永强书记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成就,重点讲解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主题出版、融合出版、学术出版、大众出版、国际出版的六大产品体系,以及出版分社、分销公司、连锁书店、海外机构的综合性网络
  • 2025-06-12
    讲座回顾 | 传播大讲堂第 101 期: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治理的应用
    2025年5月29日下午,博士生“人工智能与信息传播专题”课程讲座暨传播研究院“传播大讲堂”第101期在42号楼120教室举办。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陈红松带来以“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治理的应用”为主题的讲座。讲座由传播研究院龚伟亮副研究员主持,传播学、信息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国家治理与政治传播等专业硕博士生参与讲座。讲座现场陈红松教授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网络舆情传播治理中的应用背景,结合舆情传播领域前沿理论研究进展,以基于“引爆点理论”的AIGC舆情传播研究、“大数据+大模型+大计算”的Multi-Agent实证范式两项案例研究切入,从网络舆情传播监测、舆情传播分析、舆情传播应对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AI大模型在信息传播链条中的技术赋能逻辑。陈红松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舆情治理中需以技术创新与规则建构为重。他强调大模型在舆情演化规律挖掘中的价值,并从政策引导、技术优化、人机协同等层面提出舆情治理的对策建议,为学界、业界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参考。讲座现场师生讲座互动环节,现场硕博士同学围绕大模型应用中的技术伦理、数据安全等问题提问,陈红松教授
  • 2025-06-11
    传播研究院2025届毕业生表彰及校友联络员名单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展现我院学生锐意创新、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发挥新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和中国传媒大学相关文件精神,经各毕业班初评、学院推荐、学校审定后,我院今年共有6名同学获评北京地区高校优秀毕业生,13名同学获评校级优秀毕业生,7名同学获评校级优秀学生干部,22名同学获评校级三好学生。此外,聘请5名毕业生为校友联络员,加强学院与校友联系。希望受到表彰的毕业生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同时,希望全院同学能以他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传媒人。01北京地区高校优秀毕业生2021级传播学博士研究生蒋效妹2022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陈家欣2022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董思伶2022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储照胤2022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牟浩杰2023级出版硕士研究生蒋晓宇02校级优秀毕业生2021级传播学博士研究生蒋效妹2022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陈家欣2022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董思伶2022级
  • 2025-06-10
    传播研究院师生赴北京城市图书馆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开调研
    2025年5月22日下午,传播研究院2024级博士生赴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进行参观调研。传播研究院龚伟亮副教授、王同媛副教授、闫行健老师带队一同前往。调研团师生合影01北京城市图书馆:文化创新与融合调研团首先参观了北京城市图书馆。图书馆自开馆以来,便秉持着“临山间、于树下、勤阅览”的核心理念,力求通过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创造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学习与阅读空间。师生们在现场讲解员的引领下,参观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立体书库收藏书籍175万册,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分拣设备和AGV搬运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出库、分拣和搬运的功能。参观智能化立体书库随后,师生们参观了图书馆的山体阅览区和元宇宙体验馆。山体阅览区的设计融合了自然地形,沿山坡修建的阶梯阅览区和平台阅览区给读者带来了舒适的环境。通过高大的玻璃幕墙,读者可以尽情享受视野开阔的景观。山体阅览区在元宇宙体验馆中,师生们通过沉浸式的数字展示,直观感受了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巨大潜力。五大独具特色的元宇宙体验场景——“首图公共元宇宙”“读者个人元宇宙”“首图公共数字人”“用户数字人”和“数据之海”展示了数据可视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创造
  • 2025-06-09
    访企拓岗 | 传播研究院师生赴磨铁文化集团开展座谈交流
    为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毕业生就业,5月16日下午,传播研究院师生赴磨铁文化集团开展访企拓岗座谈交流。磨铁文化集团副总裁魏玲、首席人力资源官马菁、IP出版事业群副总经理林沫言、销售事业群副总经理王元元、营销运营部负责人陈艺文,传播研究院党委书记付长海、王京山教授、杨石华副教授、王同媛副教授、24级专硕班班主任张潇月博士及出版专业研究生参与本次座谈交流。师生合影座谈会上,付长海介绍了传播研究院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重点介绍了我院毕业生的情况以及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做法。马菁对我院师生致以诚挚欢迎,介绍了磨铁文化集团的发展历程、业务范畴、企业文化以及在内容创作、产品策划、发行营销等领域的发展成就,特别介绍了就职于磨铁集团的校友情况、集团未来的用人需求和人才能力方面的建议。随后,集团IP出版事业部和运营营销部负责人分别以具体案例介绍了业务情况。马菁介绍磨铁文化集团情况在提问环节,磨铁文化集团管理人员详细解答了师生们的问题。双方就人才培养、价值共创、实践经验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参与座谈会交流座谈前,师生一行参观了磨铁文化集团办公环境,对集团产品开发和业务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
  • 2025-06-08
    以传播之力 写时代篇章 | 传播研究院举行2025届毕业典礼
    5月30日上午,传播研究院隆重举行2025届毕业典礼,共同见证128名硕、博士毕业生迈向人生新篇章。党委书记付长海、院长李舒、副院长李继东、党委副书记赵丹、组织员汪立宝以及王锐教授等教师代表和毕业班班主任出席了毕业典礼。付长海书记主持典礼,代表学院向毕业生们表示祝贺,向悉心付出的老师表示感谢。付长海书记主持毕业典礼现场师生齐唱国歌李舒院长致辞李舒院长在致辞中回忆过去,祝贺毕业生们完成学术视野、思维能力和责任担当的“三层跨越”。展望未来,李舒老师提出“三重使命”:第一,以未来为向度,做技术浪潮的引领者;第二,以世界为坐标,做文明互鉴的桥梁;第三,以传播为使命,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李舒院长深情寄语毕业生,照顾好自己,常“回家”看看。李舒院长致辞王锐教授毕业赠言教师代表王锐老师在致辞中对毕业生们提出几点期望:第一,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新闻传播从业者更要保持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第二,要不断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去寻找那个能让自己充满热情的事业。第三,学会平衡工作与生活,适当地慢下来,去发现生活的美好。第四,不忘同学友情,铭记师生情谊。教师代表王锐教授致辞观看毕业祝福短片现场师生一同观看了由传
  • 2025-06-06
    我院赵如涵教授当选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新闻研究与教育分会主席
    我院赵如涵教授当选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新闻研究与教育分会主席近日,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的顶级国际学术组织“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nformationAssociationforMediaCommunicationResearch,简称IAMCR)中13个分会与工作组举行了2025-2029年任期的选举活动。经过5月7日至21日的全体会员投票,我院教师赵如涵教授当选新闻研究与教育分会(JournalismResearchandEducation)的新一任主席。IAMCR聚集了全球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的学者,活跃会员超过3000名。新闻研究与教育分会是IAMCR机构中历史最为悠久、目前注册会员最多的分会之一。赵如涵教授是该分会自成立以来首位来自中国的分会主席。赵如涵教授是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名师,学校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区域国别研究院欧洲传媒研究中心负责人,长期致力于数字新闻学、国际传播、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她的当选不仅显示了IAMCR对中国国内学者研究与组织能力的充分肯定,也彰显了我校在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IAMCR选举信息网站:https://iamc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