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28
    “大地传媒坊”调研成果展示|“世界义乌”:一带一路背景下小商品企业跨境贸易传播模式与服务商策略
    团队成员:陈笑云、肖媛媛、吴雨婷指导老师:姬德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中国跨境贸易和对外交流正迈向新的发展。浙江义乌是中国跨境贸易和“全球集市”发展具有历史性、独特性、开拓性的主要根据地,其所拥有的中国国际义乌商贸城链接义乌与世界的商贸交流和传播往来。本次调研立足于浙江义乌的小商品跨境贸易,通过实地调研和面向商贸城商家、各类服务商、海外采购商、官方机构等多主体的深度访谈,探究在新时期以义乌为代表的中国小商品跨境贸易传播模式的现状及发展,并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该传播生态中的主体网络,着重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的媒介跨境贸易的服务商体系,并思考探讨当前义乌跨境贸易传播过程中的现象与问题。我们在8月1日至7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首先我们在商贸城进行了实地调研,商贸城就是义乌的名片,外贸公司、外国采购商可以直接到线下挑选商品。在传统的“厂一代”眼中,不需要互联网平台等渠道,商贸城就是他们的最佳平台,提供货源、物流、翻译等全链条式一站式服务。在与商贸城商家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字化并非义乌最经典的模式,实现了视野的补充。但是在一些商贸城外的产业园区,电子商务也正在义乌的土地上悄悄崛起
  • 2023-11-27
    传播研究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中国传媒大学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引导全院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和文化基础。11月25日,传播研究院赵丹副书记和新闻中心负责人王同媛老师带领学院研究生会与新闻中心的学生前往民族文化宫,开展了“观览民族文化,品味民族风情”主题参观活动。同时本次活动也是2023届新闻中心和研究生会的第一次团建活动,各部门同学在本次的活动和交流中有了更深的了解,给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师生合影民族文化宫是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展览馆,素有“民族典籍之宫”“民族之家”之美誉。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了解了古往今来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历程,深刻地体会到了各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团结的力量。展览现场参观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分为三个单元——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现场参观在“大一统”单元中,通过“大一统”的思想理念、制度实践和价值追求三个维度,展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展出的文物和文献详细地展示了“大一统”思想与制度是如何在各民族
  • 2023-11-23
    作品导向:总编辑把关选题会,助推出版专硕人才培养
    11月23日,在传播研究院出版专硕编辑出版流程课上,授课教师赵丽华副编审邀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赵均和喜马拉雅天喜文化总编辑董曦阳两位专家参与,共同听取了同学们策划的《思绪之河:心声集》《影食记》等19个选题的汇报,并就选题优化方案提供了指导意见。课程合照选题策划是出版流程的第一步,关系到图书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决定了后续流程能否顺利推进。之前的课程学习中,同学们掌握了选题策划的总体策略和具体方法。在此次汇报中,同学们结合当下热点和个人兴趣特长等,提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选题。这些选题涵盖儿童教育、自我成长、文博文化和日常生活等多个主题,涉及文学、历史、科学和教育等各个领域,有效针对了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同学们主要就选题的背景意义、基本内容、读者对象、市场分析、装帧设计、成本估算和营销设想等方面对选题进行了汇报。总编辑点评环节赵均总编辑肯定了同学们选题的创意性和趣味性。同时指出,虽然编辑的重点在“编”,但仍然不能忽视其创造性。同学们要善于从新角度、新思路切入,从读者角度考虑选题,同时也要保持严谨,如对于历史文博类选题,就要注意史料引证的可靠性。此外,在安排选题内容时,既要避免因编写难度
  • 2023-11-22
    传播大讲堂第七十三期回顾|欧美出版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版学科建设成就显著,学科意识日益突显,学科体系逐步完善,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出版学界、业界的学科自觉。为推动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体系建设,2023年11月21日,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邀请到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许洁,为“传播大讲堂七十三期”主讲,主题为“欧美出版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本次讲座由我院李频教授主持,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许洁教授讲座伊始,许洁教授对讲座主题进行了提要说明。讲座内容涵盖了欧美出版学研究的基本脉络、对七个国外出版研究中心的调研、欧美出版学研究的主题维度、欧美出版学研究的特征、iSchools框架下的出版学研究以及对中国出版学研究的启示六个方面。欧美出版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许洁教授在全球视野下对欧美出版学进行了纵向梳理。从已有文献来看,欧美出版学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书史和印刷文化的研究,二是近现代出版业中观和宏观层面的研究。从20世纪40-60年代至今,从新目录学到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始,再到《印刷书的诞生》,标志着书籍史研究的开始,许洁教授对其中一些学者的研究以及相关成果作了介绍,如罗伯特·达恩顿、汤普森、莱
  • 2023-11-22
    新时代出版家培育与研究研讨会暨《戴文葆书信集》出版座谈会成功举行
    2023年11月18日上午,新时代出版家培育与研究研讨会暨《戴文葆书信集》出版座谈会在三联书店韬奋图书馆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史专业委员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承办。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教授主持。李舒教授强调,出版人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念兹在兹,无日或忘”。思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这一代出版人的使命和责任,思考如何以新时代出版家的培育来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是组织的这次研讨会的初衷所在。李舒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上,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金炜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表示,在出版学科建设中,出版研究与人才培养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撑的两翼,其中出版家既是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也是人才培养的高阶目标。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出版家作用举足轻重,“向人而学”是出版教育的重要理念和有效路径。新时代的出版教育迫切需要强化出版家研究,培养出更多引领时代的出版家。这正是此次会议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在中宣部、教育部指导下,中国传媒大学正在完善出版专博人才培养方案。中国传媒大学将以红色出版家精神为重要理念,以培养新时代的红色出版
  • 2023-11-20
    致敬劳动美,共话民族情|传播研究院举办劳动教育与民族团结主题摄影展
    为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精神,加强大学生劳动观念教育,11月18日至24日,传播研究院开展“致敬劳动美,共话民族情”民族团结与劳动教育摄影展,鼓励同学们通过镜头发现民族交融之美,记录校园里劳动者的身影,从而深化民族团结观念,提高自主投身劳动的积极性。本次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分为“民族风采”与“劳动光荣”两个主题赛道。接下来请欣赏同学们的精彩作品吧!民族风彩姓名:陈宝龙班级:23传播1班“香格里拉”在藏语中意为“心中的日月”,在这片神秘而又虔诚的土地上,藏族、纳西族、傈僳、纳西、白、彝等25个少数民族和谐居住,相互帮助。噶丹松赞林作为云南省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民族团结历史的见证者。姓名:奚静涵班级:23传播2班中国工艺美术馆中一件精美的苗族银饰。苗族银饰是一种复杂的文化载体,兼具南方少数民族“耳档”与北方少数民族“跳脱”的造型特点,又融合了龙、凤、鳞等中国传统纹样,是承载着苗族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手工技艺结晶。姓名:王中彦班级:23编辑出版班云南民族村,一幅民族画卷在滇池之滨展开。傣族寨里,白塔高耸,竹楼依水
  • 2023-11-19
    学研活动 | 2023级编辑出版研究生参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01学研活动编辑出版研究生参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2023年11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组织2023级编辑出版学和出版硕士研究生进行教学实践。在班主任杨石华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参观了“历史上的《新青年》”和“陈独秀在北京”两个专题展。本次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课程实践教学和专题党史知识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让出版学子追寻先辈足迹、感悟真理力量。出版学子认真学习了《新青年》编辑的具体流程和细节,尤其是陈独秀、李大钊编辑《新青年》时往来书信及编者作者之间的通信手札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老一辈编辑家、革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出版在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中的作用,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知识接受和专业认同感。同学们对出版这一职业的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出版家不仅是出版物的制作者,更是文化和思想的引导者;出版家的责任不仅是要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挑选和编辑,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阅读体验,更是要怀着一颗拳拳的爱国心,来推动先进文化传播,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职业认同,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使命感,有利于
  • 2023-11-19
    主题调研|传播研究院赴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调研
    北京中轴线北延、燕山脚下,一片气势恢弘的建筑群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彰显中华文化神韵。11月18日下午,新时代出版家培育与研究研讨会暨《戴文葆书信集》出版座谈会成功举行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组织参会专家和我院师生前往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调研。此次调研由我校传播研究院党委书记付长海带队,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平、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刘运峰、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黄国彬、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段乐川、我校传播研究院李频教授、王京山教授,年鉴编辑部副主任刘书峰教授及我院部分博硕士研究生一行参加了本次调研活动。合影留念作为新时代标志性文化传世工程,国家版本馆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和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担负着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的重要责任,旨在赓续千年文脉,共襄千秋伟业。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参观了国家版本馆文兴楼的“版本工艺展”,展览展示了版本的制作和演变过程以及中国精湛的版本制作技艺。中国国家版本馆中的“版本”是广义的概念,从古籍、碑帖到书画、青铜器甚至粮票、
  • 2023-11-16
    传播研究院与北京欢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交流会
    为深入落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2023年11月15日,我院同北京欢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进行了座谈交流。传播研究院党委书记付长海、传播研究院党委副书记赵丹、专职组织员汪立宝、部分毕业生代表与北京欢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公共关系部负责人臧楠进行交流。交流会上,付长海书记首先就传播研究院的发展现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实践和毕业生就业特色等情况作了介绍。臧楠老师介绍了北京欢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发展坚持以内容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以品质为根本,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匠人精神描绘东方美学,以世界语言描绘东方故事,立志于以电视剧(网络剧)为核心,对横向内容进行了覆盖,对纵向产业链进行了延伸。除此之外,北京欢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依靠融合传播优势,为构建全方位且立体的国际传播体系积极贡献力量,后续也将持续拓展高质量项目。交流过程中,双方在搭建实践实习平台、开拓就业机会等方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进一步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接下来,传播研究院将继续坚持开展访企拓岗就业行动,深入了解目标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不断拓宽的就业新空间,为2024届毕业生搭建优质的职业发展平
  • 2023-11-15
    传播大讲堂第七十二期回顾|“缝补”只为不朽事——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图书出版情况分析
    11月14日下午,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丁以绣应邀为传播研究院师生做讲座。本次讲座是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传播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七十二期,由李频教授主持。丁以绣总编讲座伊始,丁总编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对编辑职业的理解。他认为出版产品的性质决定了编辑是神圣的职业;出版的本质决定了编辑是默默无闻的、无私的、勤勉的职业;编辑也有高光时刻,但就像不是著名作家每一本书都是精品一样,即便是名编辑,也不是所负责的每一本书都是精品。丁总编还与大家分享了刘杲先生对于编辑活动的看法,“编辑活动,以传播文化、服务社会,对文化成果进行加工,锦上添花,拾遗补阙,使其内容更加精辟,形式更加完美。编辑活动,是提高文化传播质量的中心环节。对文化成果的选优加工,构成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讲座现场丁总编分享了他对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图书的研究心得,按照作者、图书规模、“高产户”、其他(艺术图书)等对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图书出版情况做分类分析,深刻解析了中国出版政府奖的图书获奖规律以及现中国最高水平图书出版表现出的一些突出特征。并从选题、作者、质量控制和市场营销四个角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