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晚,《光明日报》驻湖南省记者站站长唐湘岳应邀为传播研究院的同学们举办了题为“走、转、改”系列讲座之“记者——‘走、转、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传播研究院院长雷跃捷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唐湘岳以“为什么要当记者?”开始演讲,用自己31年的记者生涯回答了这个问题——记者职业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平台。
在新闻采访环境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唐湘岳认为,“走基层”是记者始终不变的核心工作,记者要瞄准重大题材,解决实际问题。他以“小人质事件”报道这一由小线索引发大题材的新闻案例,讲述了社会转型时期记者开展舆论监督活动对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jpg)
作为6次中国新闻奖的获得者,唐湘岳以医疗腐败和医疗改革这一主题采访为例,讲述了如何当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记者,去捕捉真实生动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他认为,做记者要有吃苦头的准备,只有勤劳的采访才会获得珍贵的一手资料,只有不厌其烦地修改才能写出精品的新闻。从事批评报道的记者应当“不吃采访对象一顿饭”,用正义感和使命感写出客观公正的报道。他向大家展示了他人生中的“最大财富”——写满采访对象留言的笔记本。
唐湘岳还和同学们探讨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并不绝对正确,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应当与国情和大局相结合等新闻采访中的方法和立场等问题。
.jpg)
唐湘岳现任《光明日报》驻湖南省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是全国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湖南大学、湘潭大学兼职教授。
文:薛宝琴 ; 图:熊一丹。

唐湘岳以“为什么要当记者?”开始演讲,用自己31年的记者生涯回答了这个问题——记者职业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平台。
在新闻采访环境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唐湘岳认为,“走基层”是记者始终不变的核心工作,记者要瞄准重大题材,解决实际问题。他以“小人质事件”报道这一由小线索引发大题材的新闻案例,讲述了社会转型时期记者开展舆论监督活动对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jpg)
作为6次中国新闻奖的获得者,唐湘岳以医疗腐败和医疗改革这一主题采访为例,讲述了如何当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记者,去捕捉真实生动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他认为,做记者要有吃苦头的准备,只有勤劳的采访才会获得珍贵的一手资料,只有不厌其烦地修改才能写出精品的新闻。从事批评报道的记者应当“不吃采访对象一顿饭”,用正义感和使命感写出客观公正的报道。他向大家展示了他人生中的“最大财富”——写满采访对象留言的笔记本。
唐湘岳还和同学们探讨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并不绝对正确,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应当与国情和大局相结合等新闻采访中的方法和立场等问题。
.jpg)
唐湘岳现任《光明日报》驻湖南省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是全国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湖南大学、湘潭大学兼职教授。
文:薛宝琴 ; 图:熊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