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闻

第九届国际博士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3-07-11浏览次数:37

7月6日至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传播研究院、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以及研究生院联合承办的第九届国际博士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袁军教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边建、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金兼斌教授、传播研究院院长雷跃捷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田智辉教授、新闻传播学部党委副书记张艳秋教授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来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巴黎第三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我校的知名新闻传播学学者和博士生约4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在开幕式上,袁军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对全体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在过去将近九年的时间里,我校一直积极参与由麦考瑞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发起的国际博士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我校主办,我们深感荣幸。他还向与参会代表介绍了我校作为中国传媒高等教育最高学府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我校博士生层次教育的发展和相关学科建设的情况。他对历届国际博士研究生学术研讨会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本次会议能够发扬优良传统,继续对提高参会院校的博士生培养水平、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友谊形成正面推动作用。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边建作为业界专家代表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并发表嘉宾演讲。他围绕当前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发展冲击所带来的思考,结合北京电台自身的传媒实践经验,就如何突破传媒发展困境,推进传媒融合,在把握新媒体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推动传统广播媒体的变革,以及如何进一步推动传媒学术研究与传媒实践的互动合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传播与传媒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在主题演讲环节,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金兼斌教授做了题为“社会媒介素养:测量与初步论证”的主题演讲,就社交媒体等新兴网络媒体在青年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著名传播学家法国巴黎第三大学传媒社会学教授埃里克•玛格丽特的主题演讲围绕“传媒研究与双重阐释学”,就传播学研究的阐释学传统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我校新闻传播学部张艳秋教授的演讲,则从中国视角出发,介绍了社交网络媒体与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政治传播现状;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传播专业首席教授纳伦•奇蒂则就软实力的概念及其与公共外交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传播艺术研究院的特拉达博士围绕“框架分析的混合方法”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框架分析这一重要方法论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改进途径。

  

  在小组论文宣读和问答互动环节,各场研讨气氛十分热烈。本次研讨会共分为五组小组发言,共有来自合作院校的22名博士生宣读了自己的研究论文,并就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和互动探讨。来自合作院校的学者专家对宣读的论文进行现场点评。本次会议论文包含的主题十分广泛,包括传媒文化消费研究、国家形象品牌设计、公共关系与危机传播、软实力与公共外交研究、网络传播中的言论边界和法制规范研究、影视艺术文化研究、媒介素养研究等。参会者围绕各自不同的研究命题展开讨论,并紧扣本次会议关于研究方法的主题,探讨了传播和传媒研究中具有普遍性的方法论、研究设计、方法技术等问题。参会各国博士生还相互交流了自己的学习和科研心得。

  

  国际博士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是由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和清华大学发起的一个集学术研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于一体的高端学术活动。研讨会旨在通过学术研讨的形式,促进合作院校在博士生培养、学术研究以及国际校际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目前共有包括麦考瑞大学、清华大学、巴黎第三大学(巴黎索邦大学)、泰国国立朱拉隆公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中国传媒大学在内的六所院校参与了此项活动。在2012年在曼谷举办的第八届研讨会上,袁军副校长带领我校代表团参会。第十届研讨会将于2014年在巴黎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