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日晚,传播研究院第四期青年读书会在42号楼4层D09办公室举行。本次读书会的主题是:“互联网:批判的视角”。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李玥阳老师和新闻学院的张志华老师以及来自传播学、舆论学、广播电视学等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生同学参加了读书会,读书会由传播研究院龚伟亮老师主持。
读书会上,传播学12级研究生张泉婧同学对美国政治学教授JodiDean的《网络化媒体的三个神话》(Three myths of networked media)一文进行了梳理,并根据自己接触网络化媒体的实际感受进行了解读。舆论学13级研究生王超慧同学在对JodiDean教授的《传播资本主义和西方自由民主的界限》(Communicative Capitalism and the Limits of Democracy in the West)一文进行了分析,表达了自己对“批判视角”的疑惑,提出应该更多地看到技术带给社会的进步的观点。在回应疑问的过程中,李玥阳老师和张志华老师分别指出“批判”的基本概念和意义,针对JodiDean教授的两篇文章并结合美国著名批判传播学者麦克切斯尼的《互联网与资本主义》一文,对不同语境下的“民主与资本主义”、“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作为Jodi Dean教授这两篇文章的译校人,李玥阳老师更是结合自己的文化研究视角和游历欧洲的切身体验,阐述了当代文化政治的重要命题及自己对Jodi Dean教授著作的深入理解。
读书会的下半场,传播学13级研究生范琳琳同学和广播电视学13级研究生周亭同学围绕《“吴英案”与微博知识分子的“党性”》一文谈了自己的理解、感想和疑问。
读书会的最后,张志华老师对此次读书会进行了总结。他强调具有批判意识的重要性,并向大家推荐了《全球左翼之崛起》与《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两本书,鼓励同学们在研习期间认真阅读和思考。
参加此次读书会的还有传播研究院博士生何瑶、赵如涵、白阳以及汪彦君等同学。
(文:张泉婧;图:龚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