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日下午,传播研究院第七期青年读书会在42号楼一层会议室举行。本次读书会的主题为“重新检视东莞事件:女性、舆论、传播与政治”。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姬德强老师、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唐觐英老师以及传播研究院康秋洁老师应邀参会。来自传播学、舆论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等一起进行了讨论和交流。龚伟亮老师主持了本次读书会。
作为导读人,电视学院的硕士生周婷同学从新闻报道、性工作者和网络舆论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传播学媒介与女性方向硕士生张泉婧同学对女权主义学者吕频的文章《性工作是压迫还是自由?不要二选一》进行了梳理,也提出了自己在阅读性别研究书籍时的疑问。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大二学生顾小雨质疑了当下一些媒体对公众人物和普通大众的报道底线。姬德强老师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关注的问题有可能与事实的本质是有差别的,强调不同群体内部也存在社会分层。唐瑾英老师指出“卖淫嫖娼”本来就是一对事物,而被聚焦得更多的就是“卖淫”,而针对“嫖娼”的报道却是缺席和隐身的。此后,传播学专业博士生王祎同学就以上的解读进行了评论,表示很多社会不平等现象有可能已经被人们想当然地吸收和内化了,要注意结构性因素的存在。
读书会的下半场,中华女子学院管理学专业的大三学生王佳宁对网络上“贬央挺莞”的舆论倾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龚伟亮老师重点分享了纪录片《烟花女儿翻身记》,并解释了马克思主义对卖淫非罪化的基本立场。康秋洁老师对性工作合法化与非罪化的概念进行了区分,指出性行业合法化是一个体系,会涉及到限制和管理。
最后,王超慧同学和姬德强老师分别对这次读书会进行了总结和评论。王同学指出了“网络舆论”的非客观性,并区别了性自由与性的商品自由的概念。姬老师则指出,做研究应该具有历史的观点,要注意性工作者的内部分野;进入资本主义商品化阶段,相关研究可以回归到马克思主义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论断;此外,学术研究还要注意实践,需要经验性的研究,而不是纯粹站在一个所谓的道德高度去评价别人。
本次读书会鼓励老师和学生们从性别、舆论学、传播与政治等多重视角来重新检视东莞事件。大家畅所欲言,气氛活跃。
(文:张泉婧 图:康秋洁、叶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