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闻

传播研究院青年读书会第八期:“对文化现象的结构性理解——以广春为例”举行

发布时间:2014-06-18浏览次数:507

      5月22日下午,由龚伟亮老师主持的传播研究院青年读书会第八期:“对文化现象的结构性理解——以广春为例”在传播研究院一层会议室举行。来自新闻传播学部、艺术学部、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学院的十余名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博士后和留学生参与了此次读书会。大家从历史的、文化研究的、哲学的、文艺理论批评的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对广春校园文化的理解。活动持续3个多小时,来自学校电视台的记者现场记录了读书会的讨论情形。

  

  在上半场的讨论中,龚伟亮老师首先发言,他以“文化变迁”为关键词解析了广春形态变迁的历史和文化动因,从社会文化、组织文化和行业文化的不同层次解析了何谓对文化现象的“结构性理解”,指出,如果没有这种立足社会历史的文化批评视野,对文化的理解就容易变成盲人摸象、滑向“主观主义”或“不可知论”;播音主持学院博士生、来自94播音的高原同学结合亲身经历和思考,既饱含深情又鲜活幽默地讲述了自己对广春与广春文化的理解。作为90年代广春的亲历者,高原的生动讲述带领与会同学“穿越”了广春历史,他的富有见地的理解和评论引起了全场的共鸣和思索;2014年第30届广院之春总导演、来自我校12公关的邹博文同学也以难能可贵的历史担当的自觉,讲述了自己作为总导演对广春文化的历史与传承的深入思考。

  下半场的讨论中,三位导读人艺术研究院博士生殷玉环、北京大学冯巍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动画学院博士生何明燊(留学生)分别从音乐批评、文艺理论批评以及以哲学为立足点的社会科学批评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广春文化的理解和思考。来自新闻传播学部的陈文沁、柴雅欣、黄垚、顾小雨、高行等同学分别作为半场总结人和全场总结人进行了评论和总结。

  读书会现场气氛活跃,既有对广春文化的温情讲解,又有针锋相对的观点交锋,这是一次以学术与文化的名义,对广春30年和建校60年的独特致敬。

  (文:龚伟亮,图: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