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6日,传播研究院青年读书会第九期:“躬耕田垄:食品、农业与生活方式”在凤凰岭脚下、京密饮水渠旁的小毛驴市民农园举行。由龚伟亮老师带队,一行九人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农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又令人记忆深刻的“田野读书会”。

抵达农园
5月末的北京,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远,农田中处处弥漫着热烈而跳动的初夏气息。经过3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参加读书会的同学们终于来到了小毛驴。饥肠辘辘的大家首先在餐厅饱餐了一顿,煎鸡蛋、炒圆白菜、莴笋炒肉…有机蔬菜的味道唤回儿时的记忆,满满一桌菜转眼就被一扫而空。肚皮撑得圆滚滚的大家还是按照餐厅的要求,用麦麸和水洗干净了用过的餐具。
饭后,在农园工作人员小崔老师的带领下,同学和老师们参观了农场。木工作坊、市民份额田地、小舞台、面包坊、养猪场……处处可以看到农场经营者的良苦用心。参观时随处可见正在土地里耕作的市民和在田埂间欢笑奔跑的孩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样的画面让人恍然,一如误入桃花源的武陵人。

读书会现场
在参观完毕后,开在田野上的读书会正式开始。在前半场中,首先发言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后冯巍,她表达了自己对CSA(社区支持农业)的认识,认为如何让普通老百姓享受到有机蔬菜是如今CSA的一个挑战;第二个发言的是小毛驴市民农园总经理黄志友老师,他介绍了小毛驴的前世今生和自己从事乡村建设的实践经历;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的研究生徐玥为前半场的最后一名发言人,对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差异、第三次浪潮背景下的CSA模式及自然教育做了自己的阐释。
下半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刘一鸣、吕泓霖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提出了对CSA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和疑问,来自小毛驴的崔国辉老师分享了自己来农场工作的心路历程。下半场大家还热烈的讨论了农场中的理想主义者、CSA的功能定位、农业未来发展等问题。农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张斌先、谢雄斌、刘文剑、王梓艺、李艳军、崔寒等朋友也先后发言。
在读书会的最后,黄志友老师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留学生何明燊对本场读书会进行了总结。何明燊以政治经济学视角,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解析如今农业的困境和解决方案,其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又发人深省。黄老师在总结中,谈到了农业现在的处境,也对小毛驴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字里行间都能透露出一位“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对土地的那份最质朴的热爱。
这次开在田野上的读书会持续了三个小时,讨论了社区支持农业的许多重要问题,也深刻触及了关于资本主义、理想主义、意识形态与学术公共性的问题,如主持人龚伟亮老师所说,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能让大家学会阅读土地与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读书会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读书会虽然结束,但是那片土地上,那群青年人的笑容,却让人难以忘怀。是土地滋养了我们,让我们保持了一颗质朴之心。一如圣经所说:“尘归尘,土归土,让往生者安宁,让在世者重获解脱”,愿参与到这场读书会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土地的厚实与亲切,让土地成为自己的人生座基。
(文:徐玥,图:李艳军、龚伟亮)

抵达农园
5月末的北京,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远,农田中处处弥漫着热烈而跳动的初夏气息。经过3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参加读书会的同学们终于来到了小毛驴。饥肠辘辘的大家首先在餐厅饱餐了一顿,煎鸡蛋、炒圆白菜、莴笋炒肉…有机蔬菜的味道唤回儿时的记忆,满满一桌菜转眼就被一扫而空。肚皮撑得圆滚滚的大家还是按照餐厅的要求,用麦麸和水洗干净了用过的餐具。
饭后,在农园工作人员小崔老师的带领下,同学和老师们参观了农场。木工作坊、市民份额田地、小舞台、面包坊、养猪场……处处可以看到农场经营者的良苦用心。参观时随处可见正在土地里耕作的市民和在田埂间欢笑奔跑的孩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样的画面让人恍然,一如误入桃花源的武陵人。

读书会现场
在参观完毕后,开在田野上的读书会正式开始。在前半场中,首先发言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后冯巍,她表达了自己对CSA(社区支持农业)的认识,认为如何让普通老百姓享受到有机蔬菜是如今CSA的一个挑战;第二个发言的是小毛驴市民农园总经理黄志友老师,他介绍了小毛驴的前世今生和自己从事乡村建设的实践经历;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的研究生徐玥为前半场的最后一名发言人,对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差异、第三次浪潮背景下的CSA模式及自然教育做了自己的阐释。
下半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刘一鸣、吕泓霖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提出了对CSA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和疑问,来自小毛驴的崔国辉老师分享了自己来农场工作的心路历程。下半场大家还热烈的讨论了农场中的理想主义者、CSA的功能定位、农业未来发展等问题。农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张斌先、谢雄斌、刘文剑、王梓艺、李艳军、崔寒等朋友也先后发言。
在读书会的最后,黄志友老师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留学生何明燊对本场读书会进行了总结。何明燊以政治经济学视角,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解析如今农业的困境和解决方案,其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又发人深省。黄老师在总结中,谈到了农业现在的处境,也对小毛驴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字里行间都能透露出一位“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对土地的那份最质朴的热爱。
这次开在田野上的读书会持续了三个小时,讨论了社区支持农业的许多重要问题,也深刻触及了关于资本主义、理想主义、意识形态与学术公共性的问题,如主持人龚伟亮老师所说,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能让大家学会阅读土地与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读书会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读书会虽然结束,但是那片土地上,那群青年人的笑容,却让人难以忘怀。是土地滋养了我们,让我们保持了一颗质朴之心。一如圣经所说:“尘归尘,土归土,让往生者安宁,让在世者重获解脱”,愿参与到这场读书会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土地的厚实与亲切,让土地成为自己的人生座基。
(文:徐玥,图:李艳军、龚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