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下午,传播研究院第十一期青年读书会在42号楼一层资料室举行。本次读书会的主题为“《驴得水》:艺术、社会与知识分子”。《驴得 水》是一部自2012年首演以来,引起巨大反响的小剧场荒诞喜剧,前不久我校2011级表演系的同学曾经成功搬演此剧。此次读书会邀请到了《驴得水》的编 剧和著名导演周申(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部、艺术学部、动画学院以及中央戏剧学院的同学和老师参与了讨论。龚伟亮老师主持 了本次读书会。
.jpg)
读书会的上半场,作为导读人,传播研究院的硕士生黄维同学结合观剧感受,就支教老师生存现状谈了个人观点。传媒教育专业的硕士生郑雪文同学认为这是一部 “荒诞悲剧”,并认为从这种悲凉之中透漏出当代知识分子自身的巨大局限。传播学专业的研究生李夷白从剧本角度出发,提出了对“镰刀与锤子”这两个意象所代 表内容的疑惑,并对戏剧发生所设定的时间表达了疑惑。周申导演就三位同学的发言一一作了回应,指出《驴得水》的立意远不止关注支教老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 关注知识分子的精神和命运;他认同此剧更像一部悲剧的看法,并分享了创作过程中从“无希望的结局”到更加开放的“出走式结局”的转变过程。就“知识分子的 权利意识”问题,周申导演与龙小农老师和各位同学展开了自由讨论。
读书会的下半场,艺术研究院的殷玉怀同学分享了观赏剧目时对此剧音 乐的感受,并与周申导演探讨了中国传媒大学版《驴得水》与原版之间的区别;龚伟亮老师以“小知识分子救国梦的破灭”为题简要分享了他所写的剧评,谈及了 《驴得水》与《蒋公的面子》这两部均围绕“知识分子”主题创作的话剧比较;留学生、动画学院博士生何明燊从文艺理论角度并对比加拿大知识分子现状进行了评 述,他与周申还展开了对美国《独立宣言》等内容的妙趣横生的深入讨论。
最后,导演、编剧周申先生为本次读书会做了简短的总结回应,他特别强调了知识分子应该多去实践、“起而行之”而不是成为空想家。读书会在热烈讨论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jpg)
读书会的上半场,作为导读人,传播研究院的硕士生黄维同学结合观剧感受,就支教老师生存现状谈了个人观点。传媒教育专业的硕士生郑雪文同学认为这是一部 “荒诞悲剧”,并认为从这种悲凉之中透漏出当代知识分子自身的巨大局限。传播学专业的研究生李夷白从剧本角度出发,提出了对“镰刀与锤子”这两个意象所代 表内容的疑惑,并对戏剧发生所设定的时间表达了疑惑。周申导演就三位同学的发言一一作了回应,指出《驴得水》的立意远不止关注支教老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 关注知识分子的精神和命运;他认同此剧更像一部悲剧的看法,并分享了创作过程中从“无希望的结局”到更加开放的“出走式结局”的转变过程。就“知识分子的 权利意识”问题,周申导演与龙小农老师和各位同学展开了自由讨论。
读书会的下半场,艺术研究院的殷玉怀同学分享了观赏剧目时对此剧音 乐的感受,并与周申导演探讨了中国传媒大学版《驴得水》与原版之间的区别;龚伟亮老师以“小知识分子救国梦的破灭”为题简要分享了他所写的剧评,谈及了 《驴得水》与《蒋公的面子》这两部均围绕“知识分子”主题创作的话剧比较;留学生、动画学院博士生何明燊从文艺理论角度并对比加拿大知识分子现状进行了评 述,他与周申还展开了对美国《独立宣言》等内容的妙趣横生的深入讨论。
最后,导演、编剧周申先生为本次读书会做了简短的总结回应,他特别强调了知识分子应该多去实践、“起而行之”而不是成为空想家。读书会在热烈讨论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