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我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精神,传播研究院对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博士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讨论和重新规划,对2020级博士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为切实加强对博士生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新增学术论文写作课程。
传播研究院经过深入细致讨论,在全校范围内精心选择主讲团队,设计了学术写作系列专题讲座。本课程的主讲团队由我校多年来从事《现代传播》《现代出版》等知名期刊编辑出版的学者、科研项目申报相关部门负责人、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及海外归来的学者组成。
自第9周开始,由王锐、张国涛、王京山、金海娜、龙耘、周建新、张毓强等教授学者先后担任主讲教师,讲座内容涉及学位论文写作、学术期刊发表、项目申报等主题。
通过相关主题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对新闻传播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期刊学术论文发表、项目申报的规范等形成全面的理解;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学术写作的前沿热点和趋势,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学术发展有宏观理解和把握;帮助学生提高学术研究合作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新闻传播学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安排
4月27日,新闻传播专业博士生必修课“新闻传播学学术论文写作”在48号楼B603开讲。我校传播研究院副教授王锐担任课程负责人,并讲授了课程的第一讲。王锐副教授有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和经济之声工作十余年,担任过编辑、记者、部门副主任、节目主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广播影视大奖等奖项。后赴美国留学深造,于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获得大众传播博士学位,毕业后执教于波士顿大学传播学院。
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等专业的近百名博士生参加了该课程首讲。王锐老师围绕国际学术热点和海外博士论文写作两大部分展开了授课。
在国际学术热点部分,王锐老师首先介绍了热点研究方法——计算传播学。在对计算传播学的概念、数据来源、分析方法等基本问题进行解释后,结合自己所做的关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推特数据的相关研究、美国加州山火推特平台上的标签网络分析等案例对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了翔实的讲解,并从文献综述、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发现与分析、结论等多维度深入剖析了《社交媒体、集体悼念与延展性情感空间》(周葆华、钟媛,《国际新闻界》2021年第3期)这一运用计算传播分析方法的典型研究案例,为同学们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使用提供了参考。
之后,王锐老师介绍了以“后真相”为代表的国际热点研究议题、热点学术期刊的投稿提示和评审制度、热点学术会议的选择和投稿等话题。
在这一部分的最后,王锐老师针对学术写作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建议:确定研究方向、细化研究领域,通过多元数据库大量阅读文献,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关注时事和日常讨论选择写作主题,寻找合作者,留出专注写作时间等。
图|主讲人王锐副教授
在海外博士论文写作部分,王锐老师结合自身的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就海外博士申请、学习过程、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写作和博士就业等方面进行了讲解,为同学们了解国外博士学习、就业等具体情况提供了详细的参考信息,拓展了同学们的学习和研究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