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闻

传播研究院组织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要讲话精神

发布时间:2021-06-04浏览次数:556



6月2日下午,传播研究院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李舒、副书记赵丹、副院长李继东以及全体教职员工参加了集体学习。会议由传播研究院党委书记付长海主持。

传播研究院集中学习


学院全体教职工首先共同观看了《新闻联播》有关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的报道。


六名教师重点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重要讲话,同时结合学习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致《中国日报》创刊40周年贺信、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摘编》等重要论述,交流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李继东副院长

副院长李继东教授指出,此次政治局集体学习是党中央对国际传播进行的全面性、系统性指导,做出加强国际传播力建设的判断,是基于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要求以及我国国际地位提升、话语权提升的重要要求而做出的。


他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讲话中提及的“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体会。


他表示,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落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作要求,切实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提升融注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传播理论供给能力


王京山教授

王京山教授在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时,强调此次政治局集体学习所传达出了新的理念、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作为新闻传播领域科研工作者,应当努力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


李智教授

李智教授认为“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的提法,强调要在主体层面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可能性,形成合唱态势,强调外宣渠道的立体性,努力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启示我们应当加强知识生产,为国际传播事业提供学理支持


黄典林副教授

黄典林副教授认为“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提示了多样化、多渠道的平台发展方向和具体的平台建设方向,这也启示我们在国际传播研究中,应扩大理论分析的框架和视角


张开教授

张开教授分享了自己对于在国际形势、外部环境的变化中,“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和“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理解,这些新的论述对于提升国家传播力和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指示了新的努力方向,也为研究者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高度和新的鞭策。


赵丹副书记

学院副书记赵丹在发言中,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大学重要讲话精神表示,我们要建设一流学科,要紧扣时代脉搏,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基础研究牢固根基,加强应用研究服务社会。


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四有”好老师为终生的职业目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青年学生更要肩负历史使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通过学习,老师们表示要把深入学习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按照学校部署,勇担使命、立德树人,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传播人才,为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