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传媒坊》自2021年元旦创刊以来,持续推送优质原创内容,已公开发表二十多万字调研文章,关注乡村扶贫、抗击疫情、国际传播等议题。
“大地传媒坊”取自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寄语。我们鼓励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基层做研究,从土地寻找学术的新脉,做接地气的传媒人。希冀搭筑起学术、传媒和大地的桥梁,让学术田野的“深描”与“民族志新闻”交相辉映。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对优秀个人和作品进行评奖,评选出特别奖5篇、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6篇和鼓励奖若干,现公布如下。
大地传媒坊
组织贡献奖
涂越
刘楠
龚伟亮
大地传媒坊
特别奖
浙江“外国人”农民闯二十国:
做一带一路先行者
赵月枝 周恩洁
周琛然 华伊然
50岁的浙江农民朱焕然,常被当做“外国人”。他有酷似中亚人的五官,甚至爱吃中东食物。族谱显示,一千年前朱氏先人从北方迁往南方,之前与外族混居,他很可能流淌着鲜卑族的血液。
长相似乎在冥冥之中牵扯着他与“丝绸之路”的缘分。高中毕业的他,在海外创业打拼,兜转印度尼西亚、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等世界二十余国,把“充电打火机”“电动农具”等义乌商品卖到国外,无意中点亮了“新丝绸之路”。
去年春节返乡,朱焕然本来计划带着乡亲们去印尼“开拓市场”。受疫情影响,朱焕然在家考察一年,也见证了中国防疫措施的有力。从缙云岩下村走向“地球村”,蓄势待发的他,计划春节后带着老家农民,闯荡海外,做“一带一路”的先行者,踏出一条致富路。
留美博士遇难
中国留学生拍纪录片声援司法调查
宋佳音 孙婷婷
美国时间2021年1月9日,美国芝加哥发生连环枪击案,导致3死4伤。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范轶然,不幸成为遇害者,年仅30岁。
1月14日,在芝加哥大学举办的悼念会上,范轶然父母身穿黑色羽绒服,神情哀痛,在细雨中点燃蜡烛。芝大校长罗伯特·马博、华裔女教务长利嘉仪、诺贝尔奖得主拉斯·彼特·汉森等人,以及在场百名师生,向范轶然纪念像致哀。
诺奖得主汉森用中文向范轶然的父母说:"非常遗憾。"他回忆,范轶然担任助教时,认真、聪明又善良。"这位优秀的研究生是我最好的同事之一。"
这场隆重的悼念会,在范轶然为戏剧《伊内兹的太阳》创作的歌曲和主持人莫里斯·查尔斯的致辞中结束。
然而,有芝大中国留学生Dave注意到,现场发言人提到:"and we extend our compassion to the Nightingale family"(我们需要把我们的同情扩展给凶手的家庭),非常刺耳。
Dave在社交平台发帖《听到范轶然的哀悼会上说"要同情凶手的家庭",我怒了》,表达不满。他认为,触发"黑命贵"的弗洛依德死后,全美国都非常关切。而范轶然遇难案,要思考"国际生和亚裔在美国重不重要的问题"。
Dave写到:"这样的原谅的话只有被害者(范轶然)的家属能有资格说,其他人有什么资格能够说呢?一个更深层的现实的问题,他们敢对弗洛伊德的父母以及黑人社区说要去原谅杀死弗洛伊德的白人警察吗?"。
博士“卧底”乡村老人免费游一日团调查
白洪谭
最近,在山东农村,老人们口口相传,参加“免费旅游一日团”成了时髦。“送活鸡送鸭蛋”的团尤其火爆,晚了还报不上名。
“送两只活鸡,或60个咸鸭蛋!”“平阴《玛钢》湿地公园、东阿阿胶厂、聊城厨具生活馆一日游”、“赠面条5斤,加1元再赠送食用盐10袋,每袋400克,中午管饭。”
参团前,“抠门养老钱”的老人们达成共识:“任凭导游说的'天花烂醉',就是不买。”但是,结果总是他们满载而归。
是《玛钢》湿地公园的石牛太有气势?是100块钱5包的阿胶驴肉、100块钱20包的阿胶水晶枣让他们动了心?还是买锅送铲太划算?
劝不住母亲参团的杨二平博士,决定“卧底”体验山东旅游一日团,并用学术研究的考证精神撬开玄机。最后“劫后余生”的他,倒吸一口气,并体会到了老人们的“寂寞”。
富士康工厂的新“日结青年”生存状况
李雪丽
“为了还网贷,我进了富士康”,27岁的刘刚,入厂三个月,干过“镭射工站”、“车间安检员”,他在打工日记中记录了他的观察,“车间里百分之八十都是临时工,我们都是提桶人”。
所谓“提桶跑路”,是指打工者提着各色塑料桶去工厂应聘,如果应聘成功就留下,如果是不满意工作薪资和环境,就是“挑战失败,提桶跑路”。
富士康“提桶”青年反复进出工厂的理由包括:不困在流水线、还网贷、找对象等,有的为拿派遣工的高额返费,有人是为小时工的效率。
距离“深圳富士康工人连跳”事件十年后,内迁的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已成为“全球最大iphone生产基地”。这里推出了“返费”与“小时工”模式,“出勤满55天且在职天数超过90天,就可获得高达1万元的奖励”。
对渴望快速赚钱的年轻人而言,做“提桶”青年是一种新选择。旺季而来,淡季而去,甚至辗转全国各地去“挂壁”。
富士康“提桶”青年,是新一种形式的“三和大神”吗?
最近,大地传媒坊作者访问了部分富士康青年工人。
疫情下的“小矮人”救助问题调查
王钧
他们是身高不到一米三的“袖珍人”,穿定制的衣服,扮演“国王”、“武士”、“天使”,表演谋生,吃住在“蘑菇屋”,打卡上下班,其中还结成了几对夫妻。
运营11年来,云南“小人国”被海内外各种议论包围,评价冰火两重天。这里曾获得龙头企业、小康示范基地、慈善基地等称号,也被侏儒症支持机构人士质疑:“太可怕了,这和动物园有什么区别?”
近日,大地传媒坊作者探访了昆明“小人国”。席卷而来的疫情,冲击了很多行业,侏儒症“小矮人”成了一些企业裁撤的对象。生活难以维系的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重返或投靠“小人国”。而在这个“避风港”中,关于表演的劳动报酬和救助金问题,也困扰着他们。
大地传媒坊
一等奖
经历疫情漩涡的女商户:
重返武汉打拼
刘元顿
卷入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如今已关闭一年。鲜为人知的是,市场的很多“屠户”都来自江西麻丘,形成亲带亲、乡带乡形成的江西人产业链。麻丘一带每年有上万人在武汉务工,主要从事鲜肉和家禽宰杀销售工作。
2020年1月底,麻丘屠户陆续从武汉返乡,有人确诊新冠。面对市场关闭,武汉封城,他们面临新的生计转型问题。坊间有传言称,麻丘屠户有的转型做牙医,借用别人的资质合伙开诊所等。
华南海鲜市场风暴一年后,我们来到江西南昌麻丘镇,试图寻访武汉返乡的屠户们,了解他们这一年的的生计情况。
曾经在华南海鲜市场开档口的“女屠户”赵萍,在武汉开启后,决定重新打拼,在距离华南海鲜市场十公里的地方,继续老本行生意。
亏损十万元、夏天重新盈利、不敢做冻肉生意、春节犹豫是否返乡,这一年,赵萍的经历也折射了疫情中普通人的现实图景。面对变化,赵萍不放弃,努力生活。而她的“屠户”老乡,有的被后遗症困扰,有的回乡赋闲。
大地传媒坊
二等奖
传播研究院
留英学生的春节
李心怡
18年抗癌厨房只收1元
癌症患者留言册感人
阮钲岚
疫情下的76岁顺义“女支书”
与日本调查史者“抢”记忆
张鑫雨
大地传媒坊
三等奖
66岁敬一丹退休后大事业:
拿“红粉笔”回访十多年前乡村孤儿
葛万卉
重访四川“袍哥”历史:
和94岁见证人聊聊
涂越
“冤案”漩涡的李昌钰:
委托律师维权 为中国捐献资料
曹霞
非洲博士生记录中国
彭聪
达州跟踪3天救600条狗:
流浪动物救助站争议中前行
刘鹏 方宁
“买空报刊亭”实验背后:
倒闭潮中有老人坚守
陈荣毅
大地传媒坊
鼓励奖作品
宜家捡剩饭的大龄群众演员
陕西农村媒婆转战“土味相亲”群
灰色地带的宠物殡葬业
中科院博士致谢后的寒门学子
村民隔17年跳马灯遇继承难题
黑暗餐厅托举近百视障人士岗位,亏损仍献义餐
“武林打假”争议升级,80后武师遍访全国寻找高手
女子被造谣与快递员出轨:最高检建议公诉,媒介暴力受害人组建群
杂技少年出走背后
大地传媒坊
鼓励奖个人
(排名不分先后)
罗 焕 | 薛景文 | 李士萌 | 李一凡 |
刘雨萱 | 王砚菥 | 杜文慧 | 刘 洁 |
胡思语 | 华伊然 | 周德珺 | 赵昱帆 |
杨 岚 | 陈子涵 | _ | _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正在招募2021年传播学编辑出版学暑期班暨“大地传媒坊” 社会调研项目,6月20日截止报名,更多详情查看>>暑期班调研征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