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闻

学党史·画百年 | 专题系列海报09期——红军长征

发布时间:2021-06-14浏览次数:764


 学党史·画百年



 专题系列海报-红军长征

19349月上旬,国民党军队加紧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红军已无在原地扭转战局的可能。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多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国民党“追剿”军达16个师、77个团,布置了四道封锁线。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红军在国民党湘军和桂军夹击下,付出了极大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


1935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换作战方向,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后,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


 渡过金沙江之后,中央红军继续北上。193610月,三大主力红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它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伟大进军。


 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