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传播大讲堂第三十六期于6月9日下午在中国传媒大学42号楼120教室举行,本期讲座的主讲老师是《新京报》深度报道部主编涂重航,主题为“深度报道的方法和技巧”,传播研究院丁岩妍老师担任主持人。
讲座现场
涂重航老师曾就职于《中国建设报》《郑州晚报》、上海《青年报》,2005年加入新京报社,具有近30年的媒体从业经验。在讲座中涂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新闻一线积累的经验。
主讲嘉宾涂重航
No.1 什么是深度报道?
Perseverance Prevails
创刊于2003年的《新京报》,其深度报道质量在业内享有一定的声誉。关于何为深度报道,涂老师分享了他自己独到的理解。
讲座现场
第一,深度报道讲求通过一种逻辑来指向一个事件的本源,这是深度报道的基本形态,也是调查新闻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第二,报道过程中采访要全面,大量的采访细节可以全面展示事件的各个方面,从而尽可能还原事件的原貌。
涂老师指出,新闻报道的品质来源于报社的社会责任,对于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事业的同学们来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认同和热爱,要想清楚自己想做的是什么,并为此付出长期的努力。
No.2 如何成为好记者?
Perseverance Prevails
涂老师认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身上应该有三种能力。第一种是学习能力,记者在进行采访之前,要对相关行业背景、采访事件以及采访对象有足够的了解,这就需要记者具备短时间内掌握大量资料的学习能力,以确保采访顺利进行。
第二种能力是质疑能力,人类有种天然的倾向就是相信弱者,但作为记者来说,这种倾向很容易导致自己在采访事件过程中偏听偏信,从而与真相失之交臂。因此对所采访到的内容时刻保持质疑的精神对记者实现客观报道而言至关重要,因为每一个强者也有柔软的一面,而每一个弱者背后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主讲嘉宾分享
第三种能力是成为好记者最容易实现的一种能力,就是吃苦能力。做记者必须眼到腿也到,要想达到报道平衡的目标,就必须实现信源的多元化,采访到事件的核心层、外周层、边缘层,不断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努力获得更多元的信息,才有可能距离真相更近。最后涂老师总结道,记者想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只有宏大叙事,必须见人见事,从细微处打动人心。
No.3 分享交流环节
Perseverance Prevails
在提问环节,对于师生提出的慢新闻如何推进、深度报道的选题技巧、学生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择业建议等问题,涂重航老师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和自身职业经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听众提问
最后,主持人丁岩妍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她表示,涂老师从自己的新闻从业经验出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深度报道的更深入的视角,这对于将来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行业的同学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