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闻

回顾 | 北京高校新闻传播学子“共学党史”系列活动——共读一本书

发布时间:2021-06-19浏览次数:1022


          6
10日晚,北京高校新闻传播学子“共学党史”系列之“共读一本书”活动顺利举办。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四校学子共同参与此次活动。本次活动邀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虞鑫致辞点评,并以中国共产党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为线索,由八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博学子领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重要章节,帮助广大学子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活动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会主席俞逆思主持。


 活动伊始,虞鑫老师发表致辞。他指出,今年是建党百年,也是北大新传建院二十周年。在新闻传播学科重要性越发凸显的当下,学习党史具有关键意义。他勉励青年学子将党史学习融入到新闻传播的研究与实践中,提升专业水平和媒介素养,为新闻传播事业贡献力量。


 虞鑫老师致辞


随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级博士生俞逆思、黄家圣、丁远哲、刘长宇,19级硕士生张程喆、李颖,20级硕士生袁雨晴、李瑶琦分别领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的重要篇章,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阐明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

  

俞逆思选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提到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中国梦”的出现具有时代语境,既是对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概括,也表达了当下国人对未来的期许。新闻传播学子要扎根祖国大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需求、时代需求紧密联系,发挥专长、不怕吃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砥砺前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级博士生俞逆思分享


 黄家圣选取《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介绍五四运动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特征是顽强的斗争精神。五四运动激发了全民族的伟大觉醒,在新时代我们也需弘扬五四精神,奋力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奋力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走好人民当家作主之路。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级博士生黄家圣分享


 张程喆选取《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分享长征在党、国家和军队发展史上的伟大意义。它宣告国民党反动派图谋的彻底失败,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要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9级硕士生张程喆分享


 丁远哲选取《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阐述党在延安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历史启示。他提出,我们应努力学习“四史”,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判断力,积极参与组织建设,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把自身学习和发展目标同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结合。同时,将实事求是的原则贯彻到学习、研究、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脚踏实地、不慕虚华,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新发展。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级博士生丁远哲分享


 李颖选取《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着重讲述抗日战争的历史。她提议,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新时期必须以史为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继续弘扬抗战精神,助力民族复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9级硕士生李颖分享


 袁雨晴选取《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取“发展、团结、和平”三个关键词并对其进行具体阐释。她建议新传学子应当讲好故事,凝聚共识,实现媒介化的现实建构,践行“中国发展、人民团结、世界和平”的理念。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级硕士生袁雨晴分享


 李瑶琦选取《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从四个“基于”、三大“里程碑”、十个“始终坚持”、三个“伟大飞跃”、三个“充分证明”和九个“必须坚持” 对此次讲话内容系统概括。她讲解到,此次讲话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光辉历程,总结了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级硕士生李瑶琦分享


 刘长宇选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讲述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前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在此基础上,她从“生产维度:容纳多元主体,拓宽主题视野”、“传播维度:定制话语策略,融汇前沿科技”两个层面展开延伸思考,为面向全世界讲好百年大党故事提出建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级博士生刘长宇分享


 八名同学领读后,四校学子围绕《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展开交流讨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王刚从“党史”和“国际传播”两个关键词出发,就构建中国特色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分享见解。他认为新闻传播学子应当在历史中汲取营养,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要拓宽横向联接的视野,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关注和交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赵家琦认为,青年学习历史需要落实到践行上。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勇做互联网空间的弄潮儿,不能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被边缘化和标签化;其次,在技术更新迭代的时代,应当加快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锻炼传播能力。最后,应当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力争做优秀的国际传播工作者。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辛安怡围绕长征精神提到,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身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更应牢记将士们从鲜血和艰苦奋斗中孕育的伟大长征精神,避免贪图享乐,秉持坚定信念,承担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传媒人,需将长征精神身体力行。


 分享同学组图


 之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工作组副组长刘勇亮发表感言。他认为,作为共产党员,学党史是一生当中的必修课,而且要常学常新。站在现在的时间节点观察过往的历史,能够带来新的启发。在建党百年和疫情大变局之下,共产党员应当思考自己的责任。作为新闻传播学子,应该承担更多的使命。就国内传播而言,恪守新闻专业性和真实性应当成为我们不断锤炼自己的方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工作组副组长刘勇亮


 讨论结束后,虞鑫老师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主题进行总结发言。他提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非马克思主义中关于新闻的零散论述,而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角度考察新闻所处的位置,进而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新闻观的定语,更是新闻观的前提。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层面把握其与新闻的关系,有助于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将党史和传播有机结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四个分会场组图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会

 清华大学研究生会新闻与传播学院分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会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研究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