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10
    传播研究院召开2024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考核大会
    为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2月26日上午,传播研究院2024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考核大会在42号楼120会议室召开。传播研究院党委书记付长海、院长、党委副书记李舒、党委副书记赵丹、副院长、党委委员李继东、党委委员李智,以及各党支部书记和师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专职组织员汪立宝主持。教工党支部书记王京山汇报教工党支部书记李汇群汇报两位教工党支部书记和十二位学生党支部书记依次上台述职。他们详细汇报了2024年度党支部开展理论学习、组织生活、发展党员等情况和工作亮点。同时,各党支部书记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2025 年的工作思路与改进措施。汇报过程中,各支部书记用具体事例和数据展现工作成果,充分展示了党支部工作的风采。党支部书记上台汇报传播研究院党委班子成员在点评过程中充分肯定了各党支部开展的扎实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对各党支部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中肯建议。院领导现场点评最后,付长海书记作总结发言,对各党支部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面对落实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制定“
  • 2025-03-01
    智汇党建|赋能未来:DeepSeek技术应用与探索
    2月26日下午,传播研究院成功举办主题为 “智汇党建——赋能未来:DeepSeek 技术应用与探索”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余梦珑担任主讲嘉宾。讲座由传播研究院付长海书记主持。本次讲座聚焦于DeepSeek技术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应用,内容从技术基础到实践落地层层递进。首先,余梦珑博士后明确了DeepSeek的核心定位:作为一款国产、开源且免费的人工智能工具,其R1模型性能对标Open AI o1,尤其在复杂推理、数学解题和代码生成领域表现突出。这一技术特性使其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她深入剖析了DeepSeek的功能场景,在基础应用层面,它支持智能对话、文本生成、语义理解和计算推理;在进阶应用中,可完成代码生成与补全、文件处理(如文档扫描和文字提取),并具备联网搜索与深度思考模式。余梦珑博士分享经验随后,余梦珑博士后通过实际案例,就如何进行提示语设计作讲解,对因不同需要使用推理模型(如R1)和通用模型(如V3)时如何科学设计提示语进行了分析。她分析了提示语的三大核心元素——信息类(主题、背景)、结构类(格式、长度)、控制类(任务指令、质量约束),并提醒避免模糊指
  • 2025-02-25
    学习重要回信精神 担当立德树人使命 | 传播研究院师生赴江苏淮安恩来干部学院学习
    10月29日至31日,传播研究院党委组织教师及学生党员骨干赴江苏淮安恩来干部学院开展“学习重要回信精神,担当立德树人使命”专题培训。本次专题培训旨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给学校全体师生的回信精神,激励师生担当新时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参加专题培训师生合影恩来干部学院被誉为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学院,弘扬周恩来崇高风尚的神圣殿堂,位于周总理的家乡——江苏省淮安市。学院自2014年创办以来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形成了以专题教育为主,现场教学、情境教学、音像教学、访谈教学等多种形式相得益彰的教育体系。10月29日下午,培训班开班式在恩来干部学院腾飞楼举行。传播研究院党委书记付长海、恩来干部学院副院长郑超、传播研究院六级组织员汪立宝以及全体学员参加仪式。传播研究院党委副书记赵丹主持开班式。
  • 2025-01-08
    讲座回顾 | 传播大讲堂第九十二期:新时代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品牌化、国际化出版传播
    12月4日,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农业工程学报》总编、《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IJABE)》主编王应宽应邀来到传播研究院,分享其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农业期刊国际交流、数字出版的工作经历与行业前沿信息。传播研究院王京山教授主持讲座。王京山教授主持讲座作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秘书长,王应宽在期刊运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也见证了我国自主期刊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他主编的《农业工程学报》是农业工程领域的中文学术期刊,入选了卓越计划期刊。《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IJABE)》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美国)海外华人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师协会共同创办于2008年,为国际英文学术期刊,于2014年被SCIE收录。《农业工程学报》英文刊在讲座开始之前,王应宽对学术期刊出版法律法规与规范标准进行介绍。王应宽明确了出版的主体、刊物的种类、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国家排名等重要内容,为同学们了解科技类学术期刊的出版情况提供了宏观视角支持。王应宽主编分享经验王应宽主编向同学们分享了数字化出版行业前沿信息与学术期刊国际化的传播经验。首先,他为同学们介绍了国际的知名科技类学术期刊,对这类期刊的办刊经验以及典型做法
  • 2025-01-08
    大地传媒坊调研成果展示 | 文化粮仓+:农家书屋的多维功能
    团队成员:彭均宁、刘宇鹏、崔嘉豪、陈炳宏指导老师:王同媛今年是农家书屋工程实施的第十七年。作为名副其实的“文化粮仓”,农家书屋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发挥着教育、传承、娱乐等功能,肩负着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使命。农家如何发展书屋?农家书屋如何落地?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吗?带着这一系列问题,今年八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文化粮仓+:农家书屋基层治理的多维功能”暑期实践团队围绕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走入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采取访谈以及参与式观察等质性方法,对农家书屋的参与度以及接受度进行了解。建湖县阅读空间分布图根据现有的数据,农家书屋政策实行已久,农家书屋已遍布各地,切实为群众提供着文化补给。在调研项目启动之初,我们团队成员对农家书屋的认知主要停留在其作为文化惠民工程的基本功能上。我们普遍认为,农家书屋是国家为了提升农村地区文化素养、推广阅读而设立的重要设施,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但前瞻性的政策在遇到具体而实际的现实情况时,可能产生不同的落地效果。既可能因地制宜,旧藤长出新芽,生发出意想不到的政策活力;也容易出现打折扣、花架子的情况,造成政策落地“失焦”,失去其原有的意
  • 2025-01-08
    大地传媒坊调研成果展示 | AI时代农村地区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研究
    团队成员:石昕然 樊昊祺 姜青宏 姜依锐 郑光洪指导老师:张开本次调研,源于对技术乐观主义的叩问。在经济发展欠佳、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技术革新的“春风”尚未吹起波澜,教育的差距在技术的演化下可能会进一步拉大。2022年夏季,我们团队成员在云南省保山市辛街乡实验中学支教一年。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当地教育实际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保山市实验中学对于孩子们而言,“衣食住行”已不再是他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取而代之的是信息素养的缺失以及对知识学习的淡漠态度。当前,激发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变得尤为关键。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群体,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信息素养方面的现实差距。他们由于缺乏家庭支持、经济条件有限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往往处于教育的边缘位置。因此,我们致力于通过普及AI时代的信息素养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帮助留守儿童深刻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认识到AI技术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社会中的巨大潜力,以及可能面临的伦理挑战。我们的目标是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首先,量表的设计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由于我们要做的是信息素养的测评,因此必须有一
  • 2025-01-08
    大地传媒坊调研成果展示 | AIGC在出版中的应用——以中信出版社“‘血与锈’经典科幻系列”为例
    团队成员:曹月、王中彦、王俊毅指导老师:刘大年在数字化的浪潮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以其创新潜力,逐渐在各行各业得到应用,出版行业亦不例外。调研团队聚焦于AIGC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实际应用,以中信出版社“‘血与锈’经典科幻系列”出版物为主要调研对象,探索AIGC技术如何为出版行业带来新的活力。“血与锈”经典科幻系列封面图技术是出版的底层逻辑,有什么样的技术,就有什么样的出版。回溯历史,从手工抄写到小作坊式的活字印刷,到工业机器印刷,再到数字互联网内容分发,技术的进步直接带来出版的变迁。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出版?这是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希望回答的问题。在深入调研之前,我们对人工智能的了解还停留在理论层面,这些了解与思考还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支撑。“血与锈”经典科幻系列三部曲是美国科幻文学作家保罗·巴奇加卢比出版的系列科幻作品。在故事中,作者遥望2040年的图景,将一个环境崩溃、社会动荡与精神破碎的未来世界呈现在读者眼前。版权引进后,中信出版社平行出版实验室尝试将人工智能融入三部曲的出版流程中,包括封面、插图、文创产品所需的图片生成,文本翻译,营销素材生成等。
  • 2025-01-07
    新生引航|青春聚能量,心灵共成长——2024级新生创意解压主题班会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期末的钟声悄然敲响。为缓解学习压力,12月6日晚,2024级学生创意解压主题班会在42号楼120教室举行。本次班会邀请传播研究院2024级全体新生参与。主题班会宣传海报本次班会由辛智博、赵莹同学主持。班会上半场以王奕涵和茅婧琦倾情演绎的《七里香》拉开序幕,伴随音乐的节奏,同学们纷纷打开手电筒,用灯光与旋律应和,全场气氛瞬间点燃;接着,袁雅青同学用一段生动清晰的手工书制作快速入门教程,激发了大家对手工艺的浓厚兴趣;游戏环节“真假难辨”让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思维较量;在可视化工作坊环节,朱文乐同学带领同学们感受数据视觉呈现的魅力;最后,“你演我猜”以生动有趣的表演再一次引爆全场。此外,24级专硕班同学也为班主任张潇月老师准备了惊喜,全班同学在本子上写下对张潇月老师祝福。张潇月老师在感动之余,嘱咐同学们要享受在校时光、不负青春韶华。接着,杨安琪同学用葫芦丝演奏《映山红》;王秋红同学展示了“彩色的冬”手工秀,并邀请全班同学一起参与DIY制作。进入下半场,辛智博和赵莹等八位同学共同出演的小品《谢谢你,劫匪侠》让所有同学捧腹大笑;游戏环节“东问西答”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大家在迅速反
  • 2024-12-31
    新生引航 | 传播研究院开展“编织扭扭花 扭出好心情”解压活动
    期末渐渐临近,为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调整心态,传播研究院于12月17日下午在42号楼120教室举办了一场以“编织扭扭花 扭出好心情”为主题的解压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手工艺术的形式,旨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乐趣、放松身心,同时也为中外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活动伊始,同学们领取了学院精心准备的材料包,按照附带的说明书和教学视频指引,投入创作过程中。手中的线材在他们的专注操作下逐渐成形,花瓣的雏形悄然绽放。此次活动吸引了大量留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制作过程中,中外学生相互分享创作技巧、展示作品,通过协作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许多留学生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体验,不仅感受到中国手工艺的魅力,还通过与中国同学的互动深化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学们不仅专注于自己的创作,还积极交流心得,现场气氛轻松愉悦,欢声笑语不断。作品完成后,同学们相互展示成果并合影留念。这次活动让大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了极大的心灵放松,同时也增进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本次活动是传播研究院“新生引航”系列活动之一,聚焦心理健康与文化交流,为同学们提供了舒缓压力的平台,也为中外学生搭建了协作对话的友好平台。传播研究院关注新生
  • 2024-12-22
    大地传媒坊调研成果展示 | 来华留学生利用社交媒体对外传播中国故事的意愿和行为研究
    团队成员:王越龙、胡警丹、陈昕瑶、张驰指导老师:康秋洁2021年5月31日,习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如何更好地吸纳不同群体进行中国故事的讲述与传播,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一环。早在2023年9月份,调研小组成员们就已经开启了本项研究的田野记录。在经过近一年的积累后,调研小组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通过调研北京市来华留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探究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中国故事内容的特征及趋势,进一步分析何种因素影响分享中国故事的意愿和行为,从鲜活的实践案例中总结未来以留学生群体视角传播中国故事的启示。围绕着上述主题,调研小组于2024年6月至8月,在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调研留影北京语言大学调研留影调研的过程同时也是身体力行进行二次甚至多次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事实上,经过一年多的调研,我们与广大留学生的关系,已超越了“主客二分”的研究关系,成为了能坐在一块谈天说地的好朋友,彼此之间建立了十分真挚的友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常常有留学生朋友握着我们的手,饱含深情地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