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7-21
    作品汇报 | 2019年中传+北印暑期班结课仪式全记录
    7月上旬,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与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联合承办的“数字时代编辑出版暑期班”与“数字时代新闻传播暑期班”正式落下帷幕。两个暑期班在中国传媒大学33号楼第一阶梯教室共同举办了作品汇报暨结课仪式,72名暑期班学员共分为12个小组,依次汇报了他们高效率完成的结课作品。短短五天时间里,传播君见证了两个专业的思维碰撞、两所高校师生的智慧交融。如果说前期的学习与参访是暑期班知识的“输入”,那么此次暑期班的最后一个挑战——学员实践作品工作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策划案创作,就是检验暑期班成果的知识“输出”。从策划到结业,以李舒院长和陈丹院长为首的两校教师团队历经一个多月,终于见证了暑期班“吹尽狂沙始到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策划案作品汇报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暑期班负责人丁岩妍点评教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陈丹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任孟山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博士生导师李频指导教师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暑期班负责人谷征编辑出版暑期班班主任陈文沁新闻传播暑期班班主任薛宝琴想知道学员们呈现了怎样的惊喜?下面,就是各组学员的S
  • 2019-07-21
    不虚此行,不负盛夏,不负好时光 ——2019编辑出版&新闻传播暑期班全程回顾
    7月上旬,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和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联合承办的“数字时代编辑出版暑期班”和“数字时代新闻传播暑期班”在炎炎夏日中火热进行。为期五天的暑期班安排紧凑有序,不仅有精彩的专业课程,还有拓宽眼界的外出参访,而且两校学员合作组队,在短短几天内高效、专业地完成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策划任务并进行结课汇报。通过这次丰富充实的暑期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新知识,更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下面和传播君一起来回顾那些精彩难忘的瞬间吧~~暑期班开班仪式共上第一课7月1日上午,暑期班在33号楼第一阶梯教室举行开班仪式。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任孟山出席开班仪式并对参与暑期班的同学们提出两点希望——既要收获知识,也要收获友谊。随后两班学员共上暑期班第一课——由张磊教授带来的“睹物思人:数字时代的媒介物质性研究”。张磊教授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主要的研究流派和丰盛的学术资源详细介绍了媒介物质性这一新兴的传播学学术领域,最后提出有关数字时代媒介物质性的三大问题启发同学们的思考。编辑出版暑期班课程回顾7月1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赵均教授带来编辑出版班第二讲——“编辑出版学研究的现状、问
  • 2019-07-21
    传播研究院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顺利举办
    2019年7月9日,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开营。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高校的79名优秀大学生通过审核获得学员资格,参加了此次夏令营活动,传播研究院李舒院长、任孟山副院长、李频教授、张开教授、张磊教授,及丁岩妍、王琴、甘露等老师参加了活动。此次夏令营介绍了我院传播学专业(传播理论与历史、国际传播、媒介素养、应用传播学、性别传播以及智能传播6个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学专业、出版专业专硕的情况,并举行了专业考核和外语口试。夏令营开营活动现场在开营仪式上,李舒院长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传播研究院的师资力量、学科设置以及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特色。李舒院长特别向同学们介绍了传播研究院举办的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业界前沿讲座、关注学术发展前沿的读书会等,这些学术活动都具有一流的前沿性、综合性与国际化程度。李频教授以“我们的理想与期盼”为题介绍了编辑出版学专业和出版专业的学科优势,并向同学们发出了诚挚邀请。关于传播学的各具体方向,张磊教授介绍了传播理论与历史方向,希望同学们具备对传播现象、媒介实践的批判及反思能力。
  • 2019-07-21
    传播研究院师生赴巴黎第三大学参加第十五届国际博士生学术研讨会
    7月1日至7日,传播研究院黄典林副教授、龚伟亮副教授以及博士生Victoria E.Cann、Gelsy García García和Aristide Kwizela Basebya一行五人赴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新索邦大学),参加第十五届国际博士生学术研讨会和传播研究方法学术工作坊活动。来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清华大学、巴黎第三大学、巴黎第十大学、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泰国国立朱拉隆功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四十多位博士生、教授和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国际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合影传播研究院参会师生IGC合作院校代表合影 与会者围绕“传播、文化、传媒与社会研究的跨学科方法论”这一主题汇报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展开热烈讨论。会议以不同主题的小型工作坊形式进行,主题涉及“传播、平台与微媒体”“意识形态与表征”“老年人与数字技术”“新闻业与媒介素养”“传播与他者性”“战争、和平与媒体”等。 传播研究院黄典林副教授、龚伟亮副教授分别在不同环节发表主题为《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同路径及其在中国传播研究中的位置》和《传播学“四分法”的启示与公共传播的“诞生
  • 2019-07-11
    2019年中传+北印(硕士生)暑期培训班开班啦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7月的第一天,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与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联合承办的“数字时代编辑出版暑期班”和“数字时代新闻传播暑期班”在中国传媒大学33号楼第一阶梯教室正式开班。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任孟山在开班仪式上表示,暑期班是“北京市支持央属高校共建项目”在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印刷学院之间的合作成果,并代表传播研究院对参与暑期班的同学们表示欢迎,对参与暑期班组织工作的老师们表示感谢,对在暑期班授课的教授们表示敬意。他表示,暑期班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市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央属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带动市属高校同类专业的发展,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暑期班开阔视野,提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水平,预祝各位学员能学有所获,也希望大家不仅能收获知识,还能收获友情。”参加开班仪式的还有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暑期班负责人谷征、中国传媒大学暑期班负责人丁岩妍、编辑出版暑期班班主任陈文沁、新闻传播暑期班的班主任薛宝琴,以及暑期班72名学员。开班仪式结束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磊教授为暑期班学员做了第一讲:“睹物思人:数字时代的媒介物质性
  • 2019-07-11
    第五届媒介素养教育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9年6月29至30日,第五届媒介素养教育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传播研究院承办。会议围绕“跨界·融合·创新——数字时代的媒介素养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题,将媒介素养教育与健康生活、城市发展、网络安全密切联系,探讨媒介素养教育的不同领域,关注不同人群的媒介素养教育,旨在深化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讲话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邢发亮讲话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主持开幕式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邢发亮出席开幕式,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教授主持开模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中国40多名学者,加拿大瑞尔森大学、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纳米比亚信息局、肯尼亚郎歌大学、巴基斯坦旁遮普中央大学等10余名外国学者、业界代表汇聚一堂,就技术创新引发的各种理论创新、模式创新和未来发展,以及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进行碰撞和交流。会议共安排了一个主会场、三个分会场和六个主题论坛,英国媒介素养教育专
  • 2019-07-11
    传播大讲堂第4期|大卫•帕金翰:数字素养再思考
    2019年6月28日下午,传播研究院“传播大讲堂”第4期于学院多功能教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英国拉夫堡大学名誉教授、伦敦国王学院客座教授、媒介素养教育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大卫·帕金翰作为主讲嘉宾,由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开教授主持,传媒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洁副教授、传播研究院部分教师以及博士生、硕士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讲座期间,大卫·帕金翰教授就“数字素养再思考——论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媒介教育”主题与现场师生们展开交流。大卫·帕金翰教授是受聘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英国政府通信管理局等国际机构和政府组织的专家顾问。讲座上半部分,大卫·帕金翰教授从回顾“技术乌托邦”与“网络乌托邦主义”入手,就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字媒介机遇与挑战展开讨论。他指出,我们应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审视数字媒介的发展与数字资本主义的兴起,超越数字媒介的使用对年轻一代是利还是弊的二元框架,走出仅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互联网安全的狭隘论点。在讲座的下半场,大卫·帕金翰教授对上述背景下媒介素养的理念框架与教育路径做了进一步介绍,对媒介素养的理念进行了界定和详尽阐释,就如何应对日益发展的数字媒介和社交媒体所带来的
  • 2019-07-11
    外交部“非洲英语国家学者访华团”来访我校
    7月2日下午,由中国非洲研究院承办的外交部“非英语国家学者访华团”到访我校,与我校传播研究院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教授、非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张艳秋教授热情接待了访华团学者。由中国非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新烽教授带队的非洲学者访华团一行,在张艳秋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博物馆,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下,非洲学者们对我国传媒行业发展历程有了直观而深入的了解,对我校博物馆建设理念及展品收藏给予赞誉。访华团到访我校传播研究院随后,访华团到访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教授向来访学者介绍了学校和研究院的情况,并与来访学者合影;李舒院长表示学校近年来非常重视与非洲高校的合作,培养了大批非洲硕士及博士留学生,期待与非洲学者所在高校展开更多的交流,双方共同加强中非在教育及传媒研究领域的合作。代表团一行参访我校传媒博物馆,倾听专题讲座非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张艳秋教授为来访学者做了题为“中非媒体合作与路径”的专题讲座。讲座中,张艳秋教授指出,中非合作交流不断深化,但中非公众间仍旧存在刻板印象及误解等问题,中国政府为消除刻板印象在教育及媒体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公共外交活动, 如何更好地促进双方的理解与文明
  • 2019-06-29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20届毕业生表彰
    为发挥优秀毕业生示范导向作用,激励广大学生勤奋学习。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精神,经各毕业班初评、学院推荐、学校审定后,我院今年共有7名同学获评北京地区高校优秀毕业生,13名同学获评校级优秀毕业生,20名同学获评校级三好学生,7名同学获评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特此通报嘉奖,以资鼓励。希望全体同学以此为榜样,牢记“立德、敬业、博学、竞先”校训,不断砥砺前行,再创佳绩。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20年6月北京地区高校优秀毕业生17级传播学博士研究生于淑婧17级传播学博士研究生高冉17级编辑出版学博士研究生林佩17级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蔡珍梦17级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迟海燕17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贾文斌17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温怡芳校级优秀毕业生17级传播学博士研究生高冉17级传播学博士研究生于淑婧17级编辑出版学博士研究生林佩17级编辑出版学博士研究生高坚17级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蔡珍梦17级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迟海燕17级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黎江宇17级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殷楚冬17级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刘晓琰17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贾文斌17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温怡芳17级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吴俊庭
  • 2019-06-20
    30名国际留学生走进朝阳文化产业园区 感受文创魅力
    6月20日,朝阳区联合中国传媒大学组织开展“国际学子看朝阳”走访参观暨“朝阳区国际文化交流论坛”主题活动,来自19个国家的30名国际留学生走进朝阳文化产业园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国际留学生参观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现在我们来到了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这是北京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将工业遗存与科技、时尚、艺术、文化紧密结合........”在751文创园里,讲解员正在为来自19个国家的30名国际留学生介绍751的发展历程。6月20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的国际留学生来到朝阳区,走进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觽堂当代艺术馆、朝阳规划艺术馆,了解朝阳区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升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城市活力和国际影响力成果。“为了让国际学子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朝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我们还开展了‘朝阳国际文化交流论坛’主题活动,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和推动朝阳文化、国际化融合发展进行了主旨演讲。”相关负责人说道。在专家演讲之后,国际留学生代表就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