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闻

  • 2024-11-03
    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传播学与出版学师资班成功举办
    2024年10月25日至27日,第六届传播学与出版学师资班在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联合青岛科技大学共同举办,邀请了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探讨传媒领域的热点问题,也为参会代表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26日上午,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张洪坤主持开幕式,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刘守训、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副院长李继东等,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勇、传媒学院副院长庄莹等出席开幕式。刘守训副校长、李勇副书记先后发表开幕致辞。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张洪坤主持开幕式中国传媒大学刘守训副校长表示,“传播学与出版学师资班”是中国传媒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打造高质量新闻传播师资队伍开展的有益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本届师资班邀请了多位传媒学界业界的翘楚,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一定会助力与会人员激荡思想,激发创新灵感,深入探索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之路,为助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增添强劲动力。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刘守训致辞青岛科技大学李勇副书记表示,实现新闻传播业及出版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
  • 2024-11-03
    传播研究院智能传播方向师生赴腾讯北京总部开展研习活动
    2024年10月17日上午, 传播研究院智能传播方向张洁老师带领2024级智能传播方向同学及部分其他方向同学前往腾讯北京总部,展开了为期半天的研习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腾讯在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前沿探索,尤其是其在数字传播与智能化方面的最新应用,增强师生对未来智能传播行业的认知与理解活动伊始,师生们在腾讯北京总部参观了具有低碳环保设计理念的腾讯大楼。在讲解人员李泽楠的带领下,大家对腾讯大楼的创新设计理念和智能化设施进行了详细了解。作为科技巨头,腾讯不仅在业务创新上走在前沿,办公大楼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承诺。在接下来的参观过程中,师生们依次走访了腾讯QQ展厅、微信展厅及腾讯云数据中心展厅。通过这些展厅,腾讯展示了其“科技向善、用户为本”的使命,强调了科技与社会的深度融合。QQ展厅展现了腾讯如何利用“数实融合”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微信展厅则展示了腾讯如何利用数字化引领智能平台时代的“数实融合”。腾讯云数据中心展厅突出了腾讯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师生们对腾讯贵安新区数据中心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个位于山洞中的数据中心不仅实现了节能目标,还
  • 2024-10-23
    传播研究院团干部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传师生的回信”交流会暨“中传青年说”领学会
    2024年10月15日(本周二)上午9点,传播研究院学生支部干部在学院一层会议室召开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传师生重要回信精神”交流会暨“中传青年说”领学会。此次研讨会旨在深入学习和理解总书记回信精神,并结合学习、科研、就业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推动回信精神在广大师生中的贯彻落实,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热情。研讨会由“中传青年说”成员、2023级传播学2班团支书李立领学。李立同学首先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背景和内容,详细解读了回信中的核心要点和深刻内涵。接着从现状、源起、挑战、问题四个方面,接合自己的相关实践经验分享了他对回信精神的感悟。李立同学以自己从零开始搭建的甜酒直播间经验为例,接合理论与实践介绍了他的实地调研经验,鼓励同学们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李立同学的领学下,与会人员认真聆听、深入思考。随后,各团支部干部围绕学习、科研等方面,结合个人经历和感悟,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交流。2022级传播学1班宣传委员 董思伶:在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新闻舆论工作的需求”。如今,随着新媒体格局的演变,国际传播秩序也发生了深
  • 2024-10-12
    新生引航 | 传播研究院学生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话》节目的系列活动
    9月23日,传播研究院组织2024级新生代表前往国家大剧院,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对话》节目的系列活动,并参与现场录制。此项活动是我院新生引航工程主题活动之一,旨在培养新生对文化产业前沿动态的理解,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行业专家的思想碰撞中启迪智慧。传播研究院学生在国家大剧院合影节目中,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宁,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著名琵琶演奏家赵聪,著名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家舒楠,以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凯丽等嘉宾,围绕新形势下的文化市场环境,从文化引领与文化迎合的关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科技与文化融合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谈及文化引领与文化迎合的关系,王宁院长说:“最重要的文化发展在于引领。要进行艺术普及,更重要的则是不断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这是我们最需要追寻的目标,也是大剧院最重要的职能。所以大剧院要不断坚持下去,不断提升大众的文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国家的文化发展”。谈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凯丽老师表示“传承与创新不是对立的”,赵聪团长也表示:“历史的长河是流淌的,经典永流传。传承是我们的责
  • 2024-10-08
    研究生精读文献导读工作坊第四场:《大吉岭的盛名》
    主持人:赵如涵教授领读人:2024级新闻与传播 冯煜雯时间:2024年10月10日(周四)18:00地点:42号楼120
  • 2024-10-08
    传播研究院“七秩芳华,传播情深”校庆暨校友返校活动圆满举行
    9月26日,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以“七秩芳华,传播情深”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庆和校友返校活动,热烈欢迎校友们回家。三十余位海内外校友重返母校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庆活动,重温校园时光,再续师生情谊。传播研究院的同学们欢迎校友返校上午,传播研究院教师及校友代表受邀参加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听取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宣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以及怀进鹏部长、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等领导、校友、企业代表的讲话。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校庆大会结束后,校友们返回学院签到,大家纷纷签名,并留下了自己的寄语:“蒸蒸日上,更进一步”“七秩快乐,在谱华章”“传播研究院,永远传播快乐,一直研究幸福”。校友们留下祝福语学院精心组织了校友返校座谈会,领导班子成员及教师代表与归来的校友们欢聚一堂,展开了深入而真挚的交流。座谈会上,学院领导详细介绍了学校和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包括在党建、教学科研、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进展。座谈中,教师代表表达了对校友们的殷切期望,鼓励大家常回母校看看,并欢迎
  • 2024-10-02
    传播研究院师生、校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9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祝贺和问候。9月26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上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容。回信全文内容如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传媒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在传播研究院广大干部师生、校友中引发了热烈反响。传播研究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9月27日上午,传播研究院党委组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传播研究院党委书记付长海、院长、党委副书记李舒、党委副书记赵丹、副院长李继东、组织员汪立宝、教师代表王京山等参会。会议首先集体观看了《新闻联播》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报道《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在研讨环节,学习中心组成员围绕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展开深入讨论。与会成员表示,要切实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把总书记的指示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奋力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
  • 2024-08-14
    第七届信息素养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函
    人工智能(AI)已然成为备受瞩目的发展领域。ChatGPT、Gemini、文心一言、豆包等AI产品和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医疗、交通、教育等诸多方面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诚如托夫勒所预测的,“第四次浪潮”正汹涌而至。人工智能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众多问题,诸如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算法偏见和歧视、因就业调整导致的结构性失衡等等,这对人们的信息素养理念及深度学习提出了新要求。故而,大数据的理解与运用、数字化的沟通与协作、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成为了应对新技术浪潮的关键技能。为应对新技术浪潮所带来的巨大变局,中国传媒大学承继并弘扬前六届媒介与信息素养国际学术会议的成功经验,筹备举办第七届信息素养国际学术会议(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本次会议意在探究AI时代信息素养发展的根本诉求,构建国内外学者的国际交流平台,深度研讨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媒介素养、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协作能力、伦理和社会责任意识、人工智能与人才培养等论题
  • 2024-08-08
    第六届新闻传播学、出版学师资班学员招募启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当前,人工智能的加速演进正在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格局,给高等教育和新闻出版业带来深刻影响。在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跨越的进程中,如何优化学科架构,如何升级育人体系,如何让技术有效赋能教学科研工作,培养新闻传播、出版领域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这是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回应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为促进教师们掌握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了解业界前沿动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在成功举办五届新闻传播学、出版学师资班的基础上,拟于2024年10月25日至27日联合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继续举办公益性质的“第六届新闻传播学、出版学师资班”,为新闻传播学、出版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被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