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3-10
    第十一届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 国际学术研讨会
    11月26日下午,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苏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郑州大学等8所高校的12名论文入选者参加了分论坛“信息传播与智能社会”。本次论坛由苏州大学张梦晗副教授担任点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丁岩妍老师担任主持。分论坛三“信息传播与智能社会”合影《中老年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叙事分析》陕西师范大学 杨忠杨西安邮电大学石超林婚恋交友类节目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愈发呈现出多元化的内容,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作为生活服务类节目领域的中老年电视婚恋交友节目蓬勃发展,也显示了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由于老龄化严重、婚姻正向作用、受众忠诚度、求偶渠道匮乏等多方面原因,中老年电视婚恋节目得以发展;通过梳理分析,发现全国各省市共有15档相关节目,呈现出数量较少、形式固定、发展命途多舛等特点;并结合叙事学的理论,对不同播出形式的典型节目从叙事者、叙事时空等角度进行解析,以便提供更多探析思路,进而推动中老年婚恋节目的健康发展。专家点评石超林同学和杨忠杨同学的这篇论文很具备现实关怀,他们看到了当今社会“未富先老”的问题。但不同于一般的老年传播研究,他们聚焦了
  • 2022-11-24
    传播研究院2022级硕士“为未来而来”主题班会
    为落实廖祥忠书记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精神,传播研究院于2022年10月5日上午举行2022级硕士新生“为未来而来”主题班会。付长海书记、李舒院长、李继东副院长、赵丹副书记,教师代表张开、徐芳依、杨石华,班主任老师汪立宝、赵国宁,教学办老师郝达瑞、王晓丹,优秀硕士毕业生代表于成龙和贾文斌等参会。班会由传播学二班班主任丁岩妍老师主持。新生代表刘宸硕、张诗奇、丛颖、陈家欣、罗晓燕、潘高扬畅谈了入学感受及研究生学习规划。22级传播学张诗奇同学表示,受疫情影响自己返校时间较迟,但学院仍为她送来了新生礼物,让她十分感动,并倡议大家应增强体魄,加强学术思考。22级传播学丛颖同学表示,老师们在疫情期间的关心照顾让自己有很高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同学们感受到了传播研究院大家庭的温暖。22级传播学陈家欣同学表示,校园生活为她带来崭新的体验,同时,学业的深广度也带来了挑战。22级出版专硕罗晓燕同学提出,自己会肩负起作为班长的职责,帮助同学和老师交流沟通,在学习生活中,不仅要专注于课程学习,还要进行大量的专业阅读,提高思想厚度,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部分新生代表于成龙、贾文斌作为优秀硕士毕业生代表发言。2003年毕业
  • 2022-11-24
    第六届媒介与信息素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2年9月24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媒介与信息素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融合·发展·合力——媒介与信息素养与全球发展”为主题,紧密围绕媒介与信息素养和文化强国、国际传播、数字生态、人才培养等议题,深化媒介与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来自中国、美国、墨西哥、斯里兰卡等中外3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70多名专家、学者、学子参加研讨。9月24日上午,第六届媒介与信息素养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正式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Shanbazkhan教授,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何忠国副总编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现代传播》主编隋岩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教授致辞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教授在致辞中说:“新兴技术变革对公众的媒介与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传媒业界与学界也应肩负起提升公民信息素养、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使命。正如廖祥忠书记、校长所说:‘我们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牢牢守护人的价值,确保文明不被数字大航海途中的暗礁潜流所吞没’。”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教授
  • 2022-11-24
    迎新|直击2022级传播研究院新生报道
    送走了炎炎夏日,迎来了习习秋风。迎着和煦的阳光,传播君终于盼来了等待已久的小白杨。2022年9月,传播研究院共迎来147名新伙伴,其中包括博士生13人、硕士生92人,以及来自21个国家的42名国际留学生。目之所及,是染上翠绿的草木、是灵巧轻快的步伐、是青春洋溢的面孔,时隔许久又一次回到校园,依然满怀着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对理想的热忱。欢迎小白杨传播研究院楼前,各项报道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校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党委副书记李众,副校长张树庭,副校长王晖等校领导一行来到我院新生报到现场看望迎新工作人员和新生。研究院李舒院长、付长海书记、李继东副院长、赵丹副书记携学院老师亲临一线,询问迎新相关情况,共同等待新同学的到来。阳光之下,是志愿者们四处奔忙的身影,接待、引路、搬运……他们用行动传递着爱心与善意。迎新点的志愿者们为同学们登记信息,分发特色笔记本、专属帆布包等学院物资,同学们纷纷在纸上留下寄语,为自己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给予祝福。宿舍已经被打扫得窗明几净,只等你领取钥匙,打开寝室大门,迎接一起生活的室友。食堂也备好了美味佳肴,记得不能堂食,要打包带走哦~感谢各位老师与志愿者们的精心筹备,再次欢迎
  • 2022-11-24
    喜迎二十大 迎新向未来 | 传播研究院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
    秋风飒爽,金桂飘香。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传播研究院又迎来了一批朝气蓬勃的新同学。9月7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传播研究院一层会议室正式举行,本次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研究院领导、教师代表、辅导员老师、班主任于线下参会,学生代表与新生同学在云端参与,近两百余名师生一齐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传播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李舒教授,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李继东教授,传播研究院党委副书记赵丹老师,教师代表王京山教授等出席此次线下开学典礼,本次典礼由传播研究院党委书记付长海老师主持。新生宣传片作为暖场,典礼开始前播放了中国传媒大学新版宣传片。紧接着,全体起立,奏唱国歌。随后,主持人付长海老师介绍了2022级新生情况并播放迎新小片。李舒院长致辞在介绍完到场领导和老师后,传播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舒教授向学院2022级新生致辞。李舒院长首先对147名2022级新生(含13位博士生、97位硕士生以及42位国际生)表示祝贺与欢迎,接着对传播研究院的学科成就、基本情况、专业特色等内容一一进行介绍。对于新学期,李舒院长提出了一些嘱咐和期待,与同学们共勉:第一,秉持进取之心。“青年者
  • 2022-11-24
    我心中的“师”与“月”创作展示
    我心中的“师”与“月”创作展示原创传播君中传传播研究院2022-09-15 19:55发表于北京9月9日至9月12日,我院发起了“我心中的‘师’与‘月’——教师节与中秋节双节同庆”主题征集活动,身处疫情期间的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投稿,用自己的镜头与笔墨抒写着各自“天涯共此时”的心情。话不多说,一起去看看大家心中的“师”与“月”吧!一、图片类也许我们远距千里,却迟迟无法相见;也许我们近在咫尺,又只能隔窗守望。想念的时候,失望的时候,由衷快乐的时候,就找一找身边的月亮吧~共赏婵娟,同愿长久。《古镇中秋》21传播2班姚思嘉月亮高悬于天,澄澈明净,与江南小镇挂在屋檐上的灯笼互相辉映,共同诉说着人们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20传播2班周晓梅星空和月亮均为作者所摄,而后用Ps合成。正值中秋佳节,中传出现疫情,老师和同学们守望相助,这个节日有了除团圆等意涵之外的其他色彩。木星伴月,云层相随。这个中秋,月亮不再孤单。《假装是月饼》22出版吴琼中秋节的时候,泡面、橘子、苹果都想成为好吃的月饼,他们努力吹起腮帮,让自己看起来更圆,好让远在异地的人也可以开心。想家的时候看看周围的人吧,我们都陪在你的身边。《送
  • 2022-11-24
    新闻|2022年传播学编辑出版学暑期班暨“大地传媒坊”社会调研项目申报答辩会
    2022年7月3日上午,2022年传播学编辑出版学暑期班暨“大地传媒坊”社会调研项目申报答辩会在传播研究院D03会议室举行。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党委书记付长海、副院长李继东,以及耿益群教授、赵丽华副教授出席此次申报会并担任评委,刘楠副教授担任主持人。17支学生调研团队的负责相继汇报了项目申报计划,并回答评委提问。传播研究院老师们聆听同学们的汇报2022年6月,2022年传播学编辑出版学暑期班暨“大地传媒坊”社会调研项目发出征集令,鼓励学生契合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围绕“精神谱系”“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抗疫”“数字中国”“社会治理”“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国际传播”“媒体融合”等,组建团队,聚焦研究主题开展调研。征集令发出后,获得积极响应。经过初步资格筛选,60多名学生组建的17支学生团队进入申报会环节。17支学生调研团队情况如下:(排名不分前后)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创业用人困境观察》(王壹、刘茜、田雯丹)2. 《从巡游到微信群:地方出租车队的数字化协作(吴思哲、张楚雨、孟欣)3. 《遗产传承与传播赋能:城市传播视角下文化建设新实践——基于泉州鲤城区的调研》(姜萱、秦
  • 2022-11-19
    传播研究院举办2023届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
    10月21日晚,传播研究院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举办了2023届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讲座邀请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栾天天老师就目前就业形势现状、求职应聘技巧等相关问题为同学们解答疑惑。学院党委副书记赵丹老师、专职组织员汪立宝老师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一开始,赵丹老师介绍了讲座召开的现实背景与目的意义,本届毕业生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与竞争压力,同学们就业择业的观念心态还有待调整,求职应聘的方法技巧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希望能够帮助毕业生们在秋招过程中更充分地做好准备,抓住机遇。10月21日,传播研究院通过线上会议举办2023届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讲座中,栾天天老师以“谈谈就业那些事”为主题,通过就业形势规律、个人职业规划和求职资源利用三个部分的讲解为同学们进行系统详实的指导培训。栾天天老师为同学们做出就业指导她指出同学们普遍存在着就业期望过高、聚焦范围过窄等不科学就业观,建议同学们结合专业特点和个人优势合理科学地进行职业规划;同时,通过纵向总结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横向比较不同工作的特征需求差异,栾老师为同学们清晰地梳理出不同就业选项,并鼓励大家要充满信心迎接挑战,抓住每一个就业机会。栾天天老师为
  • 2022-11-19
    传播研究院召开党务工作培训会议
    为落实学校党委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十二字方案要求,2022年10月5日中午,传播研究院召开了党务工作培训会议。院党委书记付长海老师,专职组织员汪立宝老师,各学生党支部委员和本学期发展对象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汪立宝老师主持。会议现场会上,汪立宝老师首先介绍了传播研究院党员发展工作流程,包括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和发展对象党校的时间安排,党员发展和转正的时间安排及提交材料要求。汪立宝老师详细讲解了发展成为预备党员的每一项材料内容和重点注意事项,使每位发展对象了解了需要准备的材料。本学期,传播研究院将完成两批预备党员发展工作,第一批10月16日前完成,第二批11月初完成。会上,付长海书记希望各党支部负责人加强学习,发挥表率作用,保持优良作风,结合工作实际,对照党支部“七个有力”标准,加强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对本学期党务工作进行布置的同时,大家还就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了交流,表示将履行职责以更好的工作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2022-11-19
    传播研究院举办专业学位硕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专题研讨会
    10月4日,传播研究院召开专业学位硕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专题研讨会,全体专业硕博士导师围绕新闻与传播(国别与区域传播实践)专业硕士、出版专业硕士和出版专业博士培养改革实施方案展开研讨。李继东副院长在研讨会现场李继东副院长首先介绍了专业硕博士改革的背景。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围绕学校专业学位培养体系改革要求,紧扣“以作品为中心培养人”“以人为中心孵化作品”的改革思路,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国别与区域传播、融合出版人才,推进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闻与传播(国别与区域传播实践)专业硕士、出版专业硕士和出版专业博士培养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赵丽华、王京山、甘露老师在介绍专业硕博士培养改革方案赵丽华副教授介绍了出版专业硕士培养改革实施方案,王京山教授介绍了出版专业博士培养改革实施方案,甘露副教授介绍了新闻与传播(国别与区域传播实践)专业硕士培养改革实施方案。研讨会现场传播研究院的专业硕博士导师围绕实施方案,从培